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财经 >

热门推荐

研究员聂日明:国有企业,大而当拆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97

这种扭曲的市场格局,使得下游的竞争性行业与上游行业进行价格谈判时毫无竞争力,成为价格的接受者。这时,国有成分控制、处于绝对垄断的生产要素或渠道,就具有垄断的经济租,对上下游、竞争的民营企业及消费者实行垄断价格,民营企业即使再有竞争优势,也不得不在关键要素上任人宰割,利润再高,也会被上游垄断的国有企业所侵蚀。中国经济的实质变成民营企业和消费者为国企打工。这也是为什么500强前三强是石化双雄和国家电网,也是为什么17家银行的利润就占了500强的一半。

如果市场可以一直繁荣,蛋糕一直可以变大,国企垄断或许还只是让民营企业和老百姓吃点亏。这么多年,电价这么高、油价这么高,大家也都一起走过来了。但国有成分在核心、基础性行业的绝对垄断地位,使得主要市场的经营行为呈现一致性,市场根本没有对冲的对象,这意味着风险无法转嫁。一旦市场形势向下,不存在一个银行破产,而其他银行完好无损,一家石油公司亏损,而另一家是赚钱的结局。这意味着,一家企业倒闭的背后可能是数十上百家企业一起倒闭,金融业中局部风险就是系统性风险,大多数机构不存在独善其身的可能。观当前的经济形势,这种迹象已经相当明显。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市场竞争主体多元是市场可以发挥作用的前置条件。竞争主体单一,国有成分占主导地位,也就意味着党委和董事长、经营机构和监管机构、监管机构与出资人之间的关系是永远无法理顺的。这才是中国经济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毫无疑问,要破解“钱都被国企、银行给赚了”的困境,破解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生存难的问题,降低国有成分在关键与基础性行业的持股比例、拆分特大央企是必须要走的道路。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