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财经 >

热门推荐

香港楼市“崩盘”风声四起 港府高官匿名“辟谣”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71

楼市调控双倍印花税和买家印花税的“双辣招”,开发商帮助买家付出30%的税。这些税本来应该是买家来付,但是发展商为了快点卖掉房子,所以愿意为买主付印花税。

此前,香港政府两次上调购房印花税。2012年10月,非香港永久居民、本地和非本地注册公司在香港购房额外征收15%的买家印花税,额外印花税税率上调至5%。随后不久再次上调印花税。

发展商的这一轮竞相减价,不禁让人回想起1997年的那个冬天。其时,香港楼价触及历史新高,即使头顶逾10%的贷款利率,港人也平均拿出74%的月收入贷款买楼。当年10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长江实业率先劈价20%出售鹿茵山庄。其他地产商纷纷跟风降价。结果从1997年到2003年,楼价连跌6年,累计跌幅76%。

如今,一样是触及历史高位后的调整,一样是发展商大幅降价促销,香港楼市莫非正在迎来如17年前那样的崩盘周期?

与“九七崩盘”的比较

事实上,各大国际投行的确纷纷看淡2014年香港楼价,巴克莱、渣打、花旗和德意志分别预计新年楼价将重挫10%至30%。

陶汝鸿分析,由于在开发商带头为新开盘项目提供折扣优惠,间接下调房价,令买主倾向于购买一手房,这给二手房房价下行带来压力。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香港二手房已有5%-10%的降幅。

他认为,香港楼市的拐点2013年就已经出现,房价在压力下从高峰下调,未来也有继续下调的压力。

不过,中信证券国际企业及高资产客户销售及业务发展主管林一鸣并不认同香港楼市即将“崩盘”的看法。

他认为,港府调控措施对打击短炒效果显著。香港土地注册处数据显示,2013年所有楼宇买卖合约较2012年下跌39%,合约价值下跌30%,短线投机交易几乎绝迹。

在此背景下,2013年开发商的售楼步伐并无明显加快。一向奉行“货如轮转,现金为王”的长实, 2013年卖楼收入少于50亿港元,远低于去年初设定的300亿港元目标,今年维持300亿港元的销售预期。新鸿基新一财年卖楼目标只有280亿港元,按年减少15%,其中香港仅占190亿港元。恒基地产新年卖楼目标160亿港元,与去年持平。这与1997-1998年间四大地产商“比赛卖楼”的盛况不可同日而语。开发商此举更像是在测试市场“水温”,并非下跌周期中的恐慌性抛售。

从市场供应来看,在1997年到2003年的下跌周期,香港平均每年有85000个单位应市。仅1997年就有64400个住宅单位落成。这也与当前的楼市情况大不相同。香港运输及房屋局的最新统计显示,2013年私人住宅落成量仅8300个,同比减少18%,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二低,远低于政府原先预估的13551个。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