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际 > 环球趣闻 >

热门推荐

美学者自称发明弹窗广告 承认此发明令人憎恨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59

伊凡·佐克曼 伊凡·佐克曼

  声音

  南都讯 记者张少杰 近日,美国学者伊凡·佐克曼在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发表文章,自称是弹窗广告发明人。他回顾了发明的过程,称“我很抱歉,我们的本意是好的”。此言一出在网上引发广泛吐槽。

  承认弹窗广告“令人憎恨”

  8月14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公民媒体中心主任、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学者伊凡·佐克曼(E thanZuckerm an)在《大西洋月刊》网站发表了一篇名为《互联网的原罪》的文章,反思互联网广告模式。

  佐克曼在文中写道,上世纪90年代,他曾在互联网公司T ripod.com工作,其间他发现,“能给我们带来收益的商业模式就是广告。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需要分析用户的个人主页,以便能够向他们发送更有针对性的广告。在此过程中,我们创造出了广告工具中最令人憎恨的工具之一:弹窗广告。”

  对于这个引起许多网友不满的弹窗广告,佐克曼在文中称:“我很抱歉,我们的本意是好的。”对此,网友“JJD uncan”在文章下评论,“看这篇文章,我还得关一个弹窗广告,《大西洋月刊》,你尴尬吗?”

  专家:弹窗广告将网民的情绪推向负极

  事实上,弹窗广告在中国也因为不好的用户体验,而引发众多批评,被网友称为“网页牛皮癣”。

  2011年,《湘南学院学报》刊载了一篇名为《网络弹窗广告的伦理思考》的论文,作者王君知称,在网络公共空间中,大量的弹窗广告是一种技术骚扰,“将网民的情绪无可疑问地推向负极。”

  其整理的一份问卷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26人中,对弹窗广告持厌恶反感态度的占66.7%,而肯定的只有10 .3%。

  因为具有强迫性,弹窗广告还屡被诈骗组织利用。

  据《武汉晚报》报道,2010年12月31日,武汉市民刘先生登录某运营商网站交话费时误点弹窗广告,因此被骗人民币193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