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48
文/图_三囧
(256个塑料大桶做成建筑的基座,并构建成一个分为上中下三层的帐篷,这便是“水上学校”。KunleAdeyemi发现其低廉的建造成本可将其发挥更多功用。根据构思,可把所有的漂浮建筑连接在一起,足以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社区。)
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地区,有一个名叫Makoko的10万人海滨社区,但这里并不像我们印象中的海滩那般美满祥和。实际上,这里的居民常年要忍受洪水的袭击,到处是摇摇欲坠的木屋,以致成千上万人必须在船上生活。这种“水来土掩”的对策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事情,比如孩子去哪儿上学。这实在是让人伤脑筋,Makoko虽然并不发达,但这里绝对算得上寸土寸金,想找到足够宽阔的大片土地给孩子上学,实在是太困难了。
但这并没有让尼日利亚籍建筑师KunleAdeyemi退缩,他带着自己创建的NLE工作室接了一单生意,就是设计一个能在当地广泛应用的学校性质建筑。在此之前,这里仅有一所教授英语的学校,并且常年遭受洪水洗礼。设计师于是创造出这个“三角形漂浮房屋”,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水患频繁的地区。事实也确实没让人失望,他的方案简单粗暴,总结起来一句话:没有陆地,我们就创造陆地。设计团队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把房屋建筑和船整合在一起。这种思路,其实在之前的当地建筑中已经出现过了,但往往只是“能住就成”。我们甚至也能想象到这个贫民窟内的学习场景:摇摇晃晃,昏暗异常,让一群小孩子挤在里头上学,何其困难。
设计者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它的稳定问题。NLE工作室给出的方案是用256个塑料大桶捆在一起,组成了这栋水上学校的“地基”。远远看过去,这个建筑就像是一个分为上中下三层的帐篷:在10米×10米的基座上,建造出游乐区、教室区、卫生间与雨水收集区。呈“A”字形的三角形屋体设计也是最为牢固的,确保即便是上课的时候发了大水,整栋学校也只会往下漂,而不是就地翻船,把学生像下饺子一样倒在水里。他曾这样形容自己的这单生意:“我们要做的不是跟着环保人士把罪归到乱砍乱伐者身上,而是亡羊补牢,给孩子们做一间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