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48
美国《侨报》4月29日文章,原题:美国重构“新月形包围圈”? 从东北亚的日本、韩国,到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在亚太地区走了一大圈。此行虽然在地理上绕开了中国,激起的“刀光剑影”却无不影射中国。尤其是首站日本和最后一站菲律宾,皆是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与中国不依不挠的“难缠者”,针对意味尤其浓烈。
访日期间,奥巴马三番表态《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并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令安倍晋三政府振奋不已。如愿得到奥巴马的公开背书,东京料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上更加大胆强硬,甚至不排除出格挑衅。而在奥巴马专机抵达马尼拉前,菲美正式签署了为期10年的《加强防御合作协议》,为美军使用菲国军事基地、增加驻军重新大开方便之门。有了美军的撑腰,菲律宾在南海争端上对抗中国的意志也将得到强化。
韩国虽是临时增加的一站,却是美国调和盟友关系的重要一笔,意在居间调解日韩矛盾,防止传统的美日韩同盟弱化;对马来西亚的访问,系美国总统近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不难看出美国改善美马关系、拉拢东盟第三大经济体的讨好姿态,为推销其抗衡中国的经贸战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铺路。
再结合本月初,美众议院通过“2014年确认台湾关系法与军舰移转法案”,又在对台军售议题上大做文章;最近这几年,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军事同盟关系迅速升温,澳大利亚正“取代英国成为美国最突出的军事盟友”;以及由美国主导的联合军演在太平洋密集举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东盟国家、澳大利亚,历史惊人地相似,这些美国精心安插在中国周边的楔子,正形成21世纪新的“新月形包围圈”。
上世纪50年代,冷战铁幕拉开,美国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中国台湾签订了《美日安全条约》、《美菲条约》、《美、澳、新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等军事协定,构建起一道主要针对中国的亚太军事体系,即所谓“新月形包围圈”。在包围圈内,情报谍战、军事演习、领空挑衅、军舰威慑等活动此起彼伏,擦枪走火时有发生。
今天美国所重构的“新月形包围圈”,军事对抗意味虽不如历史上那般浓厚,却是政治、经济、军事、心理上多管齐下,处在包围圈一带的国家要选择站队;退一步说,在和平发展为主流的新时代,在海外重启军事基地、增加兵力布置这样赤裸裸的军事行为,更昭示了美国在推行亚洲再平衡战略中的急火攻心。为了坐实“太平洋总统”的名号,恢复美国昔日“将太平洋当内湖”的荣光,奥巴马似已无法忍受政治游说、经济捆绑等见效慢的软招,祭出了更具威慑力的军事硬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