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46
据中国国防部网站消息,2014年7月23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反导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那么,中国再次进行成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究竟有何意义?
据悉,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由远程预警系统、拦截系统和指挥管理系统组成,主要用来对敌方中远程弹道导弹进行探测和跟踪,然后从陆地或海上发射拦截器,在敌方弹道导弹飞行中段将其拦截,使其无法飞临我方本土。
中段是弹道导弹飞行高度最高、速度极快的一段,这就增加了弹道导弹拦截成功的几率和难度。中国曾在2010年和2013年先后两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试验,此次试验对提升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的系统组成庞杂、技术难度极高。在中国进行此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之前,也就是今年6月22日,美国国防部官员证实,当地时间7月22日,美方成功的进行了导弹防御系统试验。试验中美方由波音主导的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在太平洋地区上空击中模拟的“敌方”导弹。拥有陆基中段反导能力是美国“全球反导防御”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但该系统从2004年开始研发,此前8次试射5次失败。
陆基中段反导拦截示意图
资料图:被认为是2013年1月27日中国境内陆基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的图片。
其中问题主要集中在拦截弹丢失目标、拦截弹头未及时等方面。为此,美国正在考虑增加更灵活的导弹预警卫星以及在预警机上增加弹道导弹跟踪传感器,以便向陆基拦截器提供瞄准数据。目前,美国空军天基红外导弹预警系统有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负责战略预警,第3颗、第4颗同步卫星正在建造,此外还需要2颗卫星。
尽管中国预警卫星的现状目前仍处于保密状态,但此次中国陆基反导试验成功或许正说明了在导弹预警方面中国有着一套自己的方案和技术。特别是中国在陆基超视距雷达、空基传感器与海军海洋监视卫星一体化数据整合能力的提升,为提升导弹拦截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保障。这意味着中国进一步缩小了与美国在陆基中段反导技术领域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