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79
8月12日讯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中两国实现了安倍晋三第二次出任首相之后的首次外长会谈。当地时间9日晚,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缅甸举行了长达约一个小时的会谈。
一直拒绝与日本政界要人对话的中方此次同意与日方进行接触,而日方没有提前公布会谈计划,可谓在一定程度上顾及了中方。
日本外务省消息人士称,双方彼此让出了“半步”。11月的北京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开幕在即,舆论对届时安倍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的可能性众说纷纭,日中双方也将就此展开博弈。
10日凌晨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岸田在没有事先通报的情况下向媒体表示,已于9日晚间与中国外长举行会谈。他说:“日中双方坦率表达各自看法,就如何改善两国关系交换了意见。”
东盟外长会议
与他国举行部长级会谈时,日本外务省通常会进行事先通报,此番没有“预报”的情况实属罕见。中国政府也一直保持沉默,直到会谈结束。
中国官方媒体记者表示,此事令人出乎意料。实际上,双方事先在幕后展开了交涉。据外交消息人士透露,岸田向中方提议举行双边会谈或非正式接触。对此,中方表示愿以“不公布会谈计划和内容”为条件进行对话。
如果会谈计划在反日情绪容易点燃的中国国内传开,政府会被指对日“软弱”,会谈可能会因此取消。不难想像,坚持对日强硬路线的中国外交部门可能是出于这一考量提出了上述条件。分析认为,曾担任过中国驻日大使的王毅被称为日中关系专家,他不想因此被指“对日友好”,对此存有较强的戒备心理。
日方认为,“即便为会谈设定条件,也非常值得一谈。因为这样可以向国内外展示安倍政府重视对话的姿态”(日本政府消息人士语)。就这样,日中双方就举行外长会谈达成幕后协议。
分析指出,中方之所以微调对日外交路线,是因为作为11月APEC峰会的东道国,中国要向安倍首相发出邀请。日本舆论认为,习近平拒绝与安倍举行会谈的态度虽然可以获得国内舆论的支持,但会遭到国际社会的冷遇。
基于上述考量,安倍首相8月2日在外访地巴西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正因为有悬而未决的问题,才应该展开对话”。安倍首相的身边人士强调:“作为受邀方,首相处于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