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 > 军史漫话 >

热门推荐

48年粟裕总结:现在消灭蒋军部队主要依靠强大火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87

粟裕论兵,陈毅支持鼓励粟裕,向中央“斗胆直呈”

小住杨沟一月长,评衡左右费思量。

弯弓盘马故不发,只缘擒贼要擒王。

北国摧枯势若狂,中原逐鹿更当行。

五年胜利今可卜,稳渡长江遣粟郎。

1.jpg

这是陈毅应召到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中共中央驻地汇报工作并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后于1948年1月27日前后写的一首《失题》诗。陈毅在毛泽东身边住了一个多月,参与讨论了夺取全国胜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信心满怀,兴奋而归。全诗反映了当时的斗争形势。其最后一句“稳渡长江遣粟郎”,是指毛泽东对南线战局的设想,拟派粟裕于1948年5月率华野一兵团(一、四、六纵队)先遣渡江一事。

陈毅离开杨家沟时,毛泽东亲笔写下一份手令交给他:任命陈毅为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同时兼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叶飞为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粟裕为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金明为副书记。这样,渡江跃进的战略方针和方案就正式确定了。

令陈毅没想到的是,在华野一兵团高干会议期间,粟裕要改变中央已决定的渡江跃进战略。陈毅一时难以理解粟裕的想法:这样有理论阐明、有实践依据的布置周详的重大战略决策,由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席亲自主持,并和你我反复商量同意的战略行动,你为何要改变呢?!在陈毅去中央参加会议的两个多月中,粟裕对渡江跃进的利害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分析判断,把1948年的南线作战重点从“渡江跃进”完全转变为“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粟裕对陈毅说:“现在我们一兵团的一、四、六3个纵队,装备火力并不比蒋军的头等主力差了。今后在主要战场上,无非是两种作战形式:一种是和敌人重兵集团运动作战,突然包围整师整军的敌人。现在蒋军主力都学会了在野战中利用村镇迅速构成防御阵地,一个整编师一昼夜能筑两三千个地堡,使我们的运动战变为攻坚战。这就需要有强大火力才能攻歼。另一种是对重兵防守的城市攻坚作战,当然就更需要有强大火力配备的部队。”

粟裕接着说:“可是这种部队作战,对战争的贡献大,消耗也大。弹药、兵员、粮食虽然可以部分取之于敌军和敌区,但大部分还是要取之于解放区的后方。去年三路大军外线出击(除刘邓大军外),实际上还是半后方作战。我们还得靠晋冀鲁豫薄一波的支援,山东的支援。”粟裕继续说:“然而一、四、六纵队8万多人一旦下了江南,便完全是无后方作战。刘、邓跃进大别山,因雨季水大把重武器都丢下了。我们去江南,重武器也得丢下,到江南也没有后方的弹药补充,第一年又不可能打歼灭战,所以不大可能大量缴获敌人弹药。一个火力配备很强大的兵团,突然降为只有轻武器而且弹药不足的游击兵团,这不是用其长而是舍其长!”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