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 > 军史漫话 >

热门推荐

华东野战军成立第一战:宿北之战全歼国军整编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95

宿北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胜仗,开创了解放军首次在一次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三个整旅。此后,解放军进一步集中兵力,开始把歼灭战推向更大的规模。本文就这次战役的决策过程进行一些探讨。

    苏中战役后的华中局势与华东野战军的成立

    1946年7月,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地区连续作战,七战七捷,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毛泽东明确命令其他战区“仿效办理”。然而,陈毅率领山东野战军却在山东接连遭遇失败,进攻泗县失利后,山东野战军被迫退出淮北,这无疑对山野的军心和士气产生了不利影响。

    国民党军方面,虽然在苏中战役中遭受了惨重损失,但此时的兵力相对于华中野战军仍占有优势,加之在淮北国民党军进展顺利,因此,1946年9月,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开始进行第三期作战计划。将进攻淮北的部队全部转用于苏中,其中整编第七十四师进攻淮阴和淮安,整编第六十九师负责守备宿迁。

    国民党的战略调整必然导致共产党方面的战略调整。苏中战役之前,粟裕与陈毅就曾经就战略重点有过分歧,陈毅主张粟裕从苏中北上淮北共同作战,粟裕则仍为北上不利,应该坚持苏中。最终,中共中央支持了粟裕的意见,认为坚持在苏中作战是必要的,因此粟裕演绎了七战七捷。此时,国名党军进行了战略调整,陈毅再次主张粟裕北上配合山东野战军打击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和整编第六十九师。而粟裕则认为还是应当坚持苏中,认为陈毅应当向南作战。

    粟裕和陈毅的战略分歧除了两人对战局看法的不同之外,也有双方部队利益不同的原因,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士兵多为苏中子弟,自然更愿意保卫自己的家乡,这一点也是粟裕不能不考虑的。

    形势在不断变化,苏中和淮北的争论很快得到了解决。1946年9月,刘伯承取得定陶战役的胜利,继粟裕取得苏中战役胜利后进一步鼓舞了共产党方面的士气。此时,陈毅致电粟裕认为如果国民党军由宿迁东进,解放军应该在宿迁、沐阳、新安镇地区歼敌,改变局面。而中央军委也认为华中野战军不应再在苏中停留,以北上为宜。粟裕结合中央军委的指示,最终决定华中野战军在9月北上两淮,和陈毅率领的山东野战军共同作战。

    不过中央军委最终决定粟裕北上,并不完全出于认为华中野战军不应再在苏中坚持,粟裕既然能在之前取得七战七捷,之后也应该大有可为。中央军委之所以如此决定,也是出于陈毅面对的局势日趋恶化的结果。山东野战军进攻泗阳失利后,国民党军进一步进攻两淮,粟裕此时不及北上,淮阴、淮安相继失守,虽然两淮是解放军主动放弃的,但因为国民党军进攻迅速,两淮的失守仍旧显得颇为突然,使得解放军遭受了相当的损失,也影响了军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