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 > 军史漫话 >

热门推荐

仗剑行天下:春秋战国时中国尚武精神盛行|||仗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78

在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禁止各诸侯国间攻占兼并。原来比宗周落后得多的各个诸侯国,因长期的修养生息,经济逐渐兴盛起来,周朝地位下降,再也不能控制各诸侯国。作为周王朝主要支柱的分封制,宗法制日趋崩溃,家族制度逐渐代替了宗族制度,地主阶级开始出现,领主阶级开始衰落。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间开始了频繁争霸的战争,东周社会进入了动荡时期。到了战国,战争更是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各诸侯国往往为了一城一地的得失,动辄干戈相见,流血冲突此起彼伏。在这混乱的时代,武力成为最具有说服力的工具,当一切问题难以解决的时候,武力是最好的解决方式。谁拥有强大的武力,谁就具有“说话”的权利。因此战争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尚武盛行的催化剂,除了战争之外,春秋战国时期尚武盛行还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尚武盛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jpg

    1、东周“士”的出现及养士之风的兴起

    东周末年,阶级分化,国家裂变,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连年混战,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国土不受侵犯,必须提倡武力,“士”阶层便应运而生。而这个时期的“士”,基本上都是武士,这是由国家的分崩离析和战争状况决定的。军事的需要促使社会中滋生了雄沉的“武风”,而且这种“武风”到后来就变成了“国之大风”,出现了“四时讲武,三年大习”的时尚。那时的老师就是中国“士”的最早代表,很多都是著名的武斗教师和战争专家,这种“士”被称为“夫子”,“夫子”就是从“百夫长”,“千夫长”的军官称谓中演变而来。士是统治阶级的最下层,在士阶层上有贵族,下有庶民工商,能上达但不能顺利上达,怕下降但可能失职下降。士在军事上任作战骨干,政治上任中下级官吏,文学上学得古今知识,经济上拥有私有田宅产业,社会地位重要而不高,想取得官职,必须依附把持国政的四卿贵族。因此,统治阶级看到了士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士的帮助,而士也需要统治阶级的扶植,地位才能上升,养士之风由此而兴起。当时最著名的养客贵族有孟尝君,平原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此外还有齐桓公为了创霸,养游士八十人,齐懿公为了篡位,出家财招士,后来果得齐国。晋世卿栾怀子喜欢养士,执政范宣子怕他,驱逐怀子。燕太子丹为了刺秦始皇,极力讨好荆轲等等。这些养客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士的卑恭屈节,礼贤下士。这表明士的作用是巨大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