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军事 > 军史漫话 >

热门推荐

民国裁撤湘军始末:使湖南沦为南北争夺的战场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82

    1912年3月,袁世凯凭借其北洋嫡系的军事实力,采用软硬兼施的手腕,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南北双方的战争也趋于平静。被湖南都督谭延闿以援助鄂省革命为由派到湖北的大批湘军纷纷回到湖南,给湖南的财政支出以及职务分配平添了很大压力。如何裁减湘军,成为摆在谭延闿面前的当务之急。

    辛亥革命在湖南成功后,为了保护胜利果实和支援武昌革命,在当时由革命党人领导的政府的号召下,许多农民、手工业工人、青年知识分子踊跃从军,致使军队数量激增。短短的时间里,湖南军队共建立了陆军6个师。这6个师基本上是由辛亥革命胜利后同盟会的焦达峰、陈作新执政时缩编而成,分别由余钦翼、赵春霆、曾继梧、王隆中、梅馨、程潜担任各师师长。但各师师长的思想倾向不尽相同,其中王隆中的第四师很大一部分官兵对立宪派幕后主使杀害革命元勋焦、陈一事深感不满。而后来谭延闿以支援武汉革命的名义将他们派往武汉参加由黄兴指挥的与北洋军血战。战斗结束后,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偿和酬劳,而且看到湖南旧派官僚无征战之劳,仅凭旧日的资历声望和人缘关系占据要职,对他们颐指气使。于是,第四师中下层官兵借援鄂之功,对谭延闿的新兴政权开始发泄愤懑,“动辄恃功要挟”。就连谭延闿委任的第二师步兵第三旅旅长余道南竟然也被士兵“逮捕”。师长赵春霆见情况不妙,只好亲自跑到军营里面,找下级军官和士兵,低声下气地对他们反复进行劝说,才算救了余道南一命。谭延闿面对军界的混乱终日忧心忡忡,虽然想将部队裁撤,又恐因此激变,只好暂时忍耐。

1.jpg

谭延闿

    到了1912年5月,谭延闿听说黄兴在南京大刀阔斧地一次解散了十几万军队,并没有发生什么动乱,他马上觉得可以效法革命元勋,借此机会遣散湖南的军队,去除蓄积已久的心病,以便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一方面,他高呼“功成身退、无上光荣”,以厚给退伍金为诱饵,引导战士复员。他规定教导团士兵退伍可获月饷8两,与军官相同。一般兵士退伍,给恩饷3个月。此外,退伍官兵的休养金分3期领取,每期一年,一期每月3两,二期每月2两,有勋章者每月加1两。另一方面,谭延闿企图借助革命党人尤其是黄兴的声望以达到解散军队的目的。6月中旬,谭延闿派其机要秘书吕苾筹赴沪谒见黄兴,征求对湖南裁兵一事的意见。黄兴反对一律裁尽,主张保留两个师或三个师精锐部队以应缓急,并令中央陆军第八师步兵第十六旅旅长赵恒惕“声言假道返桂,至湘留视退伍”。谭延闿见赵恒惕前来,正中下怀,迫不及待地颁布退伍规章。他以“裁汰改编易生争议”为辞,没有采纳黄兴保留精锐建议,而是采用一律遣散的方式,其目的是将原有编制打乱,然后重新洗牌,成立一支效忠于自己的军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