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65
五,她感到这位指导老师很会拉关系,总是把某个中国经济学者大名挂在嘴边,说是他的研究生毕业的,对那位名学者的所有说法一律支持,好像分成了一个“学派”。 其实,那位名学者是个没有原则的人,根本不考虑经济学的原则,别人爱听什么就说什么正确,你喜欢“低房价”他就骂房价太高;你说“房价不算高”,他就说中 国城市化会继续托高房价;你喜欢“民 主改革”,他就说民 主能让人人富起来,你喜欢抱怨物价升太快,他就说“中国不应该出口,出口就等于造成国内通胀“,那么中国和蒙古一样少出口就不通胀了吗?到底他缺了什么? 缺的不就是讲真话的良心吗!
美国女大学生
六,她看得出一点,中国教师们喜欢拉帮结派,一方面为了自保,另方面为了抢夺经费,三是因为相互吹捧做广告。有些学校为了搞项目向教育部拿钱,不惜到美国 拉入一些知名退休老教授撑面子,而那些美国老教授根本就是白拿钱卖知名度的。据说只要有这个理由拿钱就有人给钱,给钱就有好处回报,很像做生意。饭局很 多,会议很多,她认为应当获得“出场费”了,教授们太爱利用她的西方人形象了。
中国学者和普通人聚在一起时都爱说废话假话,更喜欢说别人闲话,说起来滔滔不绝,让她难以忍受。七,她感到在中国社会非常门派森严,(笔者认为是“部门森严”),公共机构没有意愿向公众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更不肯向她这个外国人透露任何情况,搞社会 调查很难。中国是个透明度很低的社会,人们城府很深,社会等级观念强,文化人很压抑,没有创新精神,为了发泄郁闷,人们变成了爱说风凉话的人,养成了痞子 精神,极端主义思想倾向明显,往往把问题都看成不是黑就是白,缺少分析能力和淡定心态。
美国女大学生
八,让她最深印象的就是中国学生很在乎分数,为了分数可以送礼,甚至可以不惜被“轻微潜规则“。女生被潜规则并非都是教授的责任,许多情况下是女生们有意 设下的圈套,从中看出分数成了一种社会交易筹码。她因为有些观点和教授不一致被警告过,但出于她的坚持教授妥协了,出于面子教授给她高分,但她心里还是明 白这不是个真实的分数,她并不太在意,认为更重要的是了解了中国社会文化。
九,这位美国留学生也常去香港,她认为香港人对西方人过分羡慕和崇拜,爱说大陆人坏话,从而抬高自己或试图拉近和西方人的感情,这让她感到有些不自在,反 而觉得大陆人随和多了。她说中国是个中等发展程度国家,生活实际情况比墨西哥等收入较高的国家要好些,但中产阶级不多,中下层的最多,他们依靠家庭互助生 活的相对稳定些,生活层次丰富使得需求多样化,这是中国家庭特色。她到农村也不再被当成“奇怪“人看待,可见中国人已经习惯西方人的出现,但依然无法真正 思想感情沟通,往往西方人喜欢的幽默在中国很难被接受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