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8
在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议期间,来参会的中国和日本两国外交部长能否实现会面受到关注。
早在会议开幕前,日方就放风说,外相岸田文雄希望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非正式会谈。而就在媒体以为,由于岸田文雄迟到,两位外长将错过“走廊会谈”机会时,情况却峰回路转。王毅最终还是应邀与岸田文雄进行了非正式接触。
中日两国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有着明显的“温差”。日本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强调“这是2012年12月安倍晋三第二次当选首相以来日中外长的首次会谈”,并提到岸田文雄向中方表达了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实现两国首脑会谈的愿望,并询问能否不为峰会设置前提条件。岸田也对本国媒体表示,与王毅进行了“长时间的慢慢对话”。从日媒的反应看,外长接触意味着日本再一次成功实施了“走廊外交”,日方因此得偿所愿、心满意足。
但是,中方却用“克制”的方式报道了两者见面。中国媒体强调:其一,中国外长是“应邀”会面;其二,两人举行的是“非正式接触”;其三,双方谈的内容是“如何改善中日关系”,根本没提中国领导人要不要见安倍。中国媒体还明确指出,王毅严肃阐明了中方原则立场,要求日方为克服两国关系中存在的政治障碍作出切实努力。
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政府滥用“走廊外交”,而日本媒体则不问是非地推波助澜。
日本最初发明“走廊外交”是为了应对危机。2010年10月,时任日本首相的菅直人在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与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走廊里座谈了25分钟。此次会谈的背景是,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日方登船检查,抓扣中方船长和船员,导致两国关系大幅降温。就在当月,菅直人又在越南借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之机,与温家宝在休息室进行了10分钟的“非正式交谈”。而这一次会谈之前,当时的日本外相大放厥词指责中国,严重干扰了两国正常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