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6
通过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我们不但可以得出张成泽出事的必然性。也可以思考和观察,这个结果会转化成哪些新因,主导或影响朝鲜政治经济格局。
中国经略朝 鲜,会不会因此受损还有待观察。但是至少,过往政策的承袭、执行和发展,发生了一些问题,进展会有所放缓甚至停顿。一切,都要等待金正恩折腾完毕之后冷静 一阵再谈,重新谈。这就是北京可能恼火的原因所在,次帅李英浩都没掀起这么多的关注。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近期将会发生的看似缓和性事件,不应被看作发展。因为绝大部分是张成泽时期既定的政策和合同。北京不会仅仅因为它们被执行,而放松对金 正恩的顾虑。
将既定政策的执行,看作示好的筹码,北京没有这么傻。关键要等标志性事件的发生后,再做研判。比如,金正恩北行觐见。彼时,折腾已经结束了, 国内尘埃落定,该想想吃饭穿衣和活命的问题了。
中朝关系渐行渐远,朝鲜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正在减弱的观点趋于流行。随着中韩关系的发展,这一论点正在成为很多学者的共识。
这种理论有三点支持:一是随着中国军事的发展,朝鲜作为中国战略屏障的作用已经不存在;二是中韩关系正趋于成熟,中韩关系可以取代中朝同盟;三是中美合作的大背景使朝鲜半岛不再充满危险,而朝鲜则已经成为麻烦制造者,是中国的战略包袱。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观察朝鲜半岛的的角度却有一定问题,如果放在东北亚利益格局的大背景下观察,这些论点有巨大的局限。
首先军事现代化与保留一定的地理屏障并不矛盾,并不是说中国军队强大起来了,就随便可以让别人兵临城下而无所惧怕,否则美国为何在世界各地设立军事基地。地缘战略在今天的世界依旧有效。至于中韩关系的发展可以取代中朝关系的想法,更是一厢情愿。
中韩关系的发展是有天然的局限,中韩关系再好,成不了盟国,韩美关系再差,不会分道扬镳。
韩美之间不断强化的同盟始终是中国必须考虑的问题。在重大决定面前,韩国不可能弃美亲中。而中韩关系被韩国所重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朝鲜的存在,韩国要争取中国对它的支持;如果朝鲜消失,中韩关系会如何发展,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