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左宗棠简介:出身卑微的汉人如何成就一代宰辅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77

  左宗棠家庭出身很贫寒,用咱们现在话说就是没“根儿”、没有背景。他父亲是个穷书生,以务农为主,在农村一边种地,一边开个私塾教学生。但是左宗棠小时候表现出来的特点,就和很多孩子不一样。左宗棠小时候就是神童,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四书五经基本上看一遍就能背,而且他不只是能背,在对对联方面也很厉害。如果有人临时给左宗棠出个对联,那么左宗棠马上就能把这个对联对出来。所以,村子里的大人们一看左宗棠这样聪慧,都说这孩子将来了不得,是个人才。后来,左宗棠发现只有科举考中了,他的能耐才能有地方发挥,而在乡下无论多大的能耐都只能用来种地。所以,左宗棠意识到科举是自己晋身的一个阶梯。

  1833 年,21 岁的左宗棠第一次进京赶考。当时八股文考试的试卷评判带有主考官的主观倾向,譬如说字迹是潦草还是工整,开头结尾的文字是否准确,思想道德上有无瑕疵,等等。这些问题都看完后,主考官再看是否扣题,文笔是否优美,立意是否高远,然后再进行评分。一般有大能耐的人看法可能跟多数人不一样,左宗棠在答完卷子后觉得自己写得挺好的,可这考卷拿给考官一看,考官就觉得左宗棠太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了,一肚子歪理邪说,于是左宗棠这次就名落孙山了。回去后,左宗棠总结了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知道自己写的东西不受主考官的欢迎,于是他在1835 年第二次进京赶考的时候,写了一些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东西。左宗棠文笔本来就好,这次考卷递上他更是胸有成竹,觉得自己肯定没问题,不是状元、榜眼、探花,至少得是个进士。结果,左宗棠在旅店里等了两天,他在黄榜的进士栏里没找到自己,却在誊录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说起誊录,或许大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誊录是说一个人有点文化,但达不到高水平,于是朝廷让这些人到各个官府做个类似于秘书的工作。左宗棠很生气,觉得造化弄人,于是回家去准备参加第三次科举考试。一转眼3 年过去了,左宗棠又去参加科举考试,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次阴差阳错地又没考上。这一次,左宗棠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就从老家搬到附近的醴陵县居住,在那里开了个书馆教书。左宗棠在当教书先生的时候,还给自己起了个号叫“今亮”,就是“今世之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