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29
刘禅得到奏报后大怒,刘琰实在不像话,一个大男人,还是朝廷高官,当街责打自己的妻子,本就有失体统,现在竟然攀扯到自己头上,实在可恶。可是刘禅不好表态。一旦刘禅说要严惩刘琰,那不就坐实了刘禅和胡氏有奸情,维护自己的情妇?刘禅把案子交给成都太守,请成都太守依据律法公正处理,并且把审判意见提交朝堂公议,让每个大臣都表表态。这样既可展现自己君王的公正,又可以不知不觉达到目的。
刘禅这一手还是比较高明。与其禁止议论,不如让大臣们畅所欲言。成都太守也好,满朝官员也好,既然都知道事情牵连到后主刘禅,自然明白该怎么处理。大臣们一致认为,刘琰生活奢靡,作风败坏,已经严重违反一个朝廷高官该有的体统。如果追查其经济来源,必然有贪污受贿现象。何况仅仅因妻子胡氏在宫中一月,就断言胡氏和皇帝刘禅有染,这是对君王的污蔑,该以大不敬的罪名处死。个别大臣一脸义愤的说,不杀刘琰,不足以正君威;不杀刘琰,不足以平民愤!
对这个结果,刘禅还是比较满意。只是,刘琰平日和丞相诸葛亮关系不错,车骑将军又是军中要职,没有诸葛亮的批准,就算是皇帝刘禅,也不敢将刘琰随意杀害。思量利害之后,刘禅让成都太守将案件和朝廷公议的结论用快递传送给前线作战的诸葛亮。
诸葛亮看完案卷,叹息一声。这刘琰本是个大才子,当年追随先帝左右,品评人物,议论士风,还是颇有识见。只是刘琰生性放纵,名士派头十足,受不了律法约束。于是先帝在世之时,就讲明给待遇不给权力。先帝去世之后,诸葛亮为了表示安抚,经常召见刘琰,虽然不谈公事,可是能够出入丞相府闲坐,对许多人那已经是无上的荣耀。可是刘琰不知满足,人前背后总是说一些怪话。埋怨先帝薄情,批评诸葛亮寡义。凡事总喜欢论资格,讲当年在徐州的时候如何如何,看不起来自荆州和益州的新进官员,搞得朝野上下许多人厌恶刘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