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65
醇亲王奕譞是同治的皇叔,也是慈禧的小叔子,属于“帝胤势力“的重要成员,就是他在后来亲手把肃顺抓了起来。于是,整个北京城的卫戍部队的权利被慈禧把握住了,这应该是“朝臣势力”犯下的第二个致命错误,放弃了军权,慈嬉不显山不露水的捉住了关键的京城军事调度权。10月26日,咸丰灵驾从热河起运回京,慈禧以同治年幼为由,只护送灵驾一天,先行回京。肃顺等人不知何故竟然同意了,这应该是八大臣犯下的第三个致命错误,让拥有“御赏”和“同道堂”印玺的两宫太后脱离了自己的视线,慈嬉有了充裕的时间往布置政变事宜。
11月1日慈禧到京,立即接见恭亲王奕訢,第二天,11月2日,发动政变,一举将八大臣的“朝臣势力”彻底毁灭。在整个政变预谋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切都在慈禧的掌控之中,充分的显现出慈禧惊人的政治能力,她深知自己人单力薄,内联慈安(帝后势力),外联奕訢(帝胤势力);为了取得军权,向八大臣示恩;为了抢占先机,以同治年幼为由,先行回京。以肃顺为首(朝臣势力)的八大臣倒象不谙世故的迂腐之辈,一步步的走进了慈禧的圈套,竟浑然不知。
须知,是年慈禧27岁、慈安25岁、奕訢30岁,算是很年轻的了,而肃顺等人,年齿都在他们三人之上,其从政经历也都有些年头了,他们的失败,只能说明他们的无能。同时,也充分的表现了慈禧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果敢、谋略与魄力。叶赫那拉氏所以登上了权利的顶峰,有其历史的必然,也是其奋斗的结果。假如她眼睁睁的看着儿子的权利易手,那悲哀的不仅是慈禧自己,应该是整个爱新觉罗家族。所以说,“辛酉政变”成功,应该是大清王朝政治格式的一次重新排列,是优越劣汰的结果。
咸丰在世时,肃顺等人已显露出其乱***臣的面目,结党营私、排斥异己,英法联军攻进北京,不仅不力谏天子守国门,却伴随咸丰规避热河,此等党群,即使把握了大清的权利,恐也不会有什么建树。而慈禧此刻的表现却与之截然相反,“当皇上之将行也,贵妃力阻,言皇上在京,可以镇摄一切。”其赤诚之心,很有些不让须眉。多亏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慈禧,将这帮乱臣贼子一扫而尽,否则不知道还会出什么乱子。严格的说,在当时的特定的历史时期,慈禧应该是一个政治新星,“辛酉政变“的成功,对稳定当时的政治局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辛酉政变”后,慈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其权利,在给载淳举行了不具实际意义的登极仪式后,两宫皇太后就立即以天子的名义发出上谕,令大臣汇编以往各代皇太后临朝预政事迹,赐以美名曰《治平宝鉴》,作为垂帘听政的历史依据。随后她们携载淳于养心殿东热阁正式垂帘听政,设两太后宝座于天子宝座之后,中间以八扇黄屏风隔开。为使此举更具正当性,恭亲王等人还制定了《垂帘章程》。至同治十二年,载淳已成年,两宫皇太后***撤帘回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