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唐宋名臣何以多贬于海南?历史上被贬海南名臣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74

  不过,苏东坡这个人比较有意思,不管到什么境地,其苦中作乐的本事纵观古今,当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其无论是被贬何处,都能泽惠地方,所以苏东坡的旧闻逸事层出不穷,据传苏东坡在海南羁留了三年之久,当他得知当地人饮水困难时,开凿了俘粟泉和洗心泉,至今泉水甘甜清冽,泉上有苏东坡读书遗址,被后人改名为“东坡书院”。院内修祠,供东坡画像,又名苏东祠。苏东祠与五公祠相邻甚近,亭台楼阁连成一片,素有“琼台胜景”之称。

  历史上对于犯事大臣多有唐宋贬谪海南,明清流放宁古塔的说法,唐宋名臣何以多贬海南呢?其实并不奇怪,在唐宋时,海南无论是叫儋州还是崖州,都是边远偏僻,蛮荒险峻之地,相比中原的富庶,这里戴罪立功的艰辛都令人谈之色变,加之琼州海峡在古代时就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天垫,风高浪急,流放者在统治阶层眼里,都是要冒着九死一生危险才能抵达的,从精神上消灭不了你,就从肉体上摧残,可见古代皇权的残酷,至于苏东坡这样的另类,苦亦乐,乐亦乐,那也叫统治阶层无计可施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历朝历代,宋朝是对文人士大夫最宽厚包容的时代,据传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初期就曾立下国策,不擅杀文人士大夫,尤其是犯颜直谏的言官,所以除非大臣们有犯上作乱叛国的必杀之罪,一般是能保得住脑袋上吃饭的家伙的,宋朝的官员胆子都很大,敢于直疏国政,与此亦不无关系。而观宋之名臣,少有不几起几落的,至于欧阳修、王安石以及苏轼之类性情中人,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均数次三番沉浮于政治舞台,至于多次被贬谪,那更是家常便饭了。后来到了南宋,版图就只剩下了那一点点了,实为历史上最憋屈的朝代,海南已是南宋小朝廷所能抵达的最偏远地方了,如此一来,反倒成全了海南流放史上璀璨的名臣贤相了。

  海南的历史,真是饶有趣味,海南人更有心,把这些曾经到过海南戍边的名人一网打尽,刻石为碑,生生留下了今人欲说还休的沧桑和历史无以复加的厚重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