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房玄龄缘何成为一代名相?大唐名相之房玄龄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58

  导读:“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是人们对唐初名相房玄龄的赞言。作为一名雅士,房玄龄是可佩可学的典范;作为一代功臣,他堪称可歌可颂的英贤。那么,房玄龄在与人交际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后代学习、借鉴的地方呢?

  适时隐忍,赢得信任——“太宗不发泄就会影响到正确判断,我就做这个出气筒吧!”

  有次早朝,唐太宗刚刚坐稳,诤臣魏征就斥责他不该耗资为自己修建皇宫。唐太宗深知魏征的脾气,暗气暗憋,诺诺连声。等到身为宰相的房玄龄奏请选拔官员的人选时,太宗指着一个人名冲着房玄龄大发雷霆:“你这个宰相是咋干的,像这样的人能用吗?上来后肯定是个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之徒,人家给了你多少好处?你胆敢徇私情,这次朕决不饶恕你。来人,剥去房玄龄的官帽官服,爵位全部取消,回家等候发落!”自始至终,太宗都没有指出房玄龄徇私情的对象是谁,可房玄龄却不置一词,顺从地让拥上来的侍卫摘除官帽官服,默默地回家待罪。下朝以后,太宗的心气顺了,来到了房玄龄的府上请房玄龄。房玄龄立刻站起身来,跟随着太宗上车回宫,好像刚才的斥责从来没有发生过似的。事后房玄龄说:“我太了解太宗的脾气了,他很急躁任性,但在魏征等人面前发泄不出来,不发泄又影响到正确决断,那就让我做这个出气筒吧!”此话传到太宗耳朵里,对房玄龄格外看重。

  人际交往中,受冤枉、被无端指责的滋味是不好受的,但如果当场驳斥,非但不能起到维护自己名声的作用,反而会让他人难堪。适时隐忍,虽然可能让自己暂时受些委屈,但也锻炼着一个人的心智,考验着一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就像房玄龄在面对唐太宗无端指责的时候,选择了隐忍和听从。由于他顾及了唐太宗的面子,才会让唐太宗心存感激,加深了对他的信任,为自己日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种适时隐忍的方式,能在必要的时候维护对方的面子,最终赢得对方的信任。


  心胸宽广,一分为二定是非——“话可以说错,但事不做错就行。”

  有一年房玄龄得了重病,眼看着就要撒手人寰,众人纷纷前去探视。有个轻狂的小官吏就在别人面前大放厥词:“宰相要是生个小病,前去探视有好处可求,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视就没有什么用处了。”谁知后来房玄龄的病却有减轻征兆,有人趁着探视的机会就把小官吏的这番话说给了房玄龄,房玄龄听后,微微一笑,不置一词。这名小官吏也随着别人去探视房玄龄,房玄龄见到他时,躺在病床上笑说:“你都肯来探视我,看样子我这把老骨头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啊……”这句开玩笑的话,让这名小官吏直冒冷汗,当即跪下来说:“请您原谅我年少狂言,我本无恶意。”房玄龄说:“放心吧,我不会因为这点小事情记恨你,话可以说错,但事不做错就行。”听房玄龄这样说,他才放下心来。日后,这名小官吏办事兢兢业业,成为房玄龄手下最为得力的干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