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70
连指导员高士祥在7月29日还找雷锋谈过话,起因是听到有人反映雷锋和女青年谈情说爱,担心他在这方面出错。虽然委屈,雷锋还是耐心地解释了事情的原委。在7月29日的日记里,雷锋最后写的一句话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事情总会清楚的,让组织考验我吧。”高士祥后来看到这句话,难过得几乎流泪:这个小同志是带着委屈走的,我要是把他就要进京观礼见毛主席的消息透露一点点给他,对他也是个安慰啊!
就这样,雷锋与北京,留下了永远的45天的等待。
没有见到毛主席,雷锋是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去的。1963年8月1日,很少看话剧的毛主席,在中南海的怀仁堂观看了沈阳军区演出的话剧《雷锋》。接见时,扮演雷锋的演员张玉敏握着毛主席的手汇报:“毛主席,雷锋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到您,我替他实现了。”
后来,电影《雷锋》上映,毛主席又去看了这部电影。当看到雷锋给人民公社捐款时说:“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是公社的儿子,你一定要收下儿子这点心意。”毛主席掏出手绢,抹了抹眼角的泪水……本报记者 童曙泉
雷锋印记
23年前,北京有了雷锋小学
坐落于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西绦胡同内的北京雷锋小学,是全国第一所雷锋生前没有去过、却以“雷锋”名字命名的学校。
雷锋小学的前身是双寺小学。“文革”期间,社会上学雷锋的氛围并不浓郁,唯独双寺小学学得如火如荼。1973年在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10周年之际,学校发起了“把雷锋叔叔请回来”活动。大队辅导员卢锦华动情地给同学们讲雷锋的故事,孩子们听后非常感动,于是给雷锋生前所在的沈阳军区工兵某团运输连二排四班,即“雷锋班”写信。
很快,第八任“雷锋班”班长曾树林带领全班战士,在雷锋老班长当年用过的小油灯下给孩子们写来回信。信中说:正当雷锋精神受到亵渎的时候,正当雷锋班长开始被淡忘的时候,正当学习雷锋的口号已经不响的时候,你们,首都北京的同学们却喊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向雷锋同志学习……学生是不能放弃学习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