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项南:不怕丢官的改革先锋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39

  1981年2月10日晚,项南在全省电话会议上强力推行包产到户,一地委书记尖锐提问:“过去第一书记廖志高说不能搞包产到户,现在又说要大力推广包产到户,我们到底是听第一书记的,还是听常务书记的?”

  环境有些惨淡,项南和任仲夷,这两位地方大员时常保持热线联系,互通观点。在指责之声甚嚣尘上之时,项南针锋相对:“旧中国的租界,是主权在他人,特区是主权在我,怎么能和旧租界相提并论?”

  有关政策要“收”的说法延续到了1984年,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5个年头。刚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履维艰,难点在于企业缺乏活力,毫无自主权可言。当年2月7日,邓小平在厦门视察时对项南说:“我们的开放政策,不是收的问题,而是开放得还不够。”给予明确的支持。一向超前的项南建议:厦门特区可以变成“自由港”,“货物自由进出;人员自由往来;货币自由兑换”。小平思考片刻说:“前两条还可以,后一条不容易。”

  这年3月,福建的一些厂长经理们给项南写了一封信。第二天,这封项南亲自拟好标题的呼吁信发表在《福建日报》的头版头条,题目是《请给我们“松绑”》。《人民日报》全文予以转载,福建给企业“放权”的影响迅速波及全国。当年5月,项南在出席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时说,应该让“包”字进城。

  之前项南就曾公开表示,“我们从开放到现在,因为放权出了乱子的事情,在福建还找不到一个;可是由于不放权,影响改革开放进展的事情可以找出不少。”这些话,在一些人听来,并不顺耳。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