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73
冯道一生曾侍奉五朝、八姓(八个家族)、十三帝,前后为官四十多年,拜相二十余年,而且官越做越大,爵越封越高,上耀祖宗,下荫子弟,人称“官场不倒翁”。
再看冯道其人:首先他的人品基本没有问题。“品行纯厚,不耻清贫,侍亲孝而为学勤,颇有古风。”为人简朴,不贪财。其次,他的确是个好官,能真正为百姓做些实事,他不但时时规劝皇帝关心百姓疾苦,而且在他担任宰相后,“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都得到提拔重用,而唐末的世家显贵,品行不正、办事浮躁的人必定被抑制或冷遇。另外,他还主持国子监《九经》的刻板印刷工程,历时22年未曾间断,是中国历史上首度大规模以官方财力印刷套书。即使改朝换代,只要冯道不倒,印书的进程就没有耽误。
而“忠”也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一个生于乱世的知识分子,难道非要“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才算得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才算得上是忠吗?如果国家一灭亡大臣们就都应该跟着去死,那么在那混乱的八十年里凡是能有所作为的人都死光了。或者躲到深山老林里,等天下太平了再出来爱国,安享太平?这样的“忠”,是司马光和欧阳修所谓的“忠”。我想冯道的心里,也是有“忠”的标尺的,就是以百姓的利益作为最根本的前提,打破狭隘的国家和民族的观念,怎样对百姓有好处,他就怎样去做。宋代名臣范质曾赞扬他:“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屹若巨山,不可转也。”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冯道,对于他的是非功过我们无法定论。但无可否认的是,他是个聪明人。他在自传中曾说过自己的一生“奉身即有余矣,为时乃不足”,并且还预言到后人对他“知之者,罪之者,未知众寡矣”!长乐老人但求问心无愧,功过就留与后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