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95
读者应该相信哪个版的《辞海》?再版的《辞海》改动周瑜的籍贯根据是什么?为什么将周瑜的籍贯修改成表述模糊的“今安徽庐江西南人”?这些编者没有说,我们也一概不知道。
史书、辞书、志书的记载应以时间在先为依据。况且,“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的表述欠科学,不规范。图书介绍人的籍贯只到省和县,不会到县以下的方位。将周瑜表述成某县“西南人”,实在令人费解。“庐江县西南”既可指庐江县内,也可指庐江县外,而舒城正位于庐江县西南位置。
第二,“舒城县与庐江县”的关系及“庐江西”或“庐江西南”的具体所指。
庐江县是隋开皇初(开皇元年为581年)建置的,舒城县是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建置的,庐江比舒城建县起码早150年。舒城建县是划合肥南部和庐江西南部而成的。所以,《旧唐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第五册)记载:“舒城县,开元二十三年,分合肥、庐江二县置。”
由此可知,唐之前没有舒城县,故说舒城地区为“庐江西南”。唐之后,以前习称的“庐江西南”已属舒城县。1999年以后再版的《辞海》记载周瑜“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的“西南”,实际上就是舒城县。
关于“庐江西”之说,也实为今舒城县。清代编纂的《江南通志》、《安徽通志》均有相关记载,即今舒城正所谓古人所说的“庐江西”。
第三,“汉晋时期的庐江郡与今天庐江县”的关系。
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晋同制。《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庐江郡下辖14个县,《安徽历代政区治地通释》记载:西晋庐江郡下辖10个县,舒县均是其下辖的首县。《辞海》(1979年版)记载汉时庐江郡所辖范围包括长江以北的安徽、湖北和河南三省十多个县:“庐江,郡名。汉辖境相当于今天的安徽巢县、舒城、霍山以南、长江以北,湖北英山、广济、黄梅和河南商城等县地。”所以,汉晋时的庐江根本不是今天的庐江县,而是一个郡,郡是管县的,相当于今省辖县。汉晋时没有庐江县,庐江建县为隋朝。所以,“庐江”二字名虽同,本质实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把今天的庐江县视同汉晋时期的庐江郡,则为张冠李戴,大错特错。
今庐江县如果说周瑜是庐江郡人,则正确,即相当于说周瑜是安徽省人一样,但不能因今庐江县与古“庐江郡”二字同名,就称周瑜是今庐江县人。
第四,“舒城县、庐江县与汉龙舒县”的关系。
弄清楚今天的舒城县、庐江县与汉时龙舒县的关系,对于明确周瑜是什么地方人很有帮助,可以消除一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