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揭秘张学良父子为何枪杀邵飘萍:邵飘萍怎么死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67

  开罪军阀,惨遭杀害

  1919年8月,因《京报》屡屡发表揭露、批评政府的文章而被查封,邵飘萍遭到全国通缉,被迫第二次亡命日本。

  1920年他回国,9月17日,《京报》复刊。他办报重视外交、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内容,关注国家命运、人民疾苦,也依靠社会力量,办了好多种副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他始终坚持新闻自由的理想,继续《京报》的办报宗旨,独立表达公正的舆论。

  他支持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倒曹、吴;力助郭松龄倒戈反张(作霖);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段祺瑞,拒绝“善后会议顾问”的聘请;他强烈谴责“三·一八”惨案屠杀学生、民众的滔天罪行,发表了一系列详细报道和出版《首都大流血写真》特刊;他极力欢迎孙中山北上,称他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失败不馁,成功不居之中山先生”。邵飘萍这些态度对社会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难怪冯玉祥说:“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

  邵飘萍之死的直接起因,是他促成了郭松龄1925年11月24日东北军倒戈的滦州事变和郭、冯(玉祥)联合。他在《京报》发表了大量支持他们的新闻、评论。12月7日,他出了一大张二整版的《京报特刊》,全是最近时局重要人物的照片,每个人物后面都有邵飘萍的评语。他不断发表报道、时评赞颂郭松龄,历数张作霖的罪状,甚至撰文鼓励张学良“父让子继”。只相信暴力的“马贼”慌了手脚,马上汇款30万元赠给邵飘萍,企图堵他的嘴。他收到后立即退回,并继续在报上揭露张作霖。他曾和家人说:“张作霖出三十万元买我,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

张作霖

  12月24日,郭松龄在日本关东军和张作霖的联合夹攻下,兵败被杀。邵飘萍把事件的真相公诸于世,引起了北方民众反日、反张运动。张作霖对他恨之入骨。

  1926年4月,张作霖、吴佩孚(又拉了阎锡山)三面夹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冯部被迫撤出北京。4月18日,张作霖的先头部队入京。张作霖悬赏捕杀邵飘萍,邵飘萍避居俄国使馆,生命危在旦夕。4月22日,他在《京报》发表了最后一篇文章《飘萍启事》,仍然嬉笑怒骂,正气凛然。

  4月24日,被军阀以造币厂厂长之职和二万块大洋的诱饵收买的邵飘萍旧交、《大陆报》社长张翰举,将邵飘萍从使馆骗出(谎称张作霖惧怕国际干涉,不敢杀他。并说自己已向张学良疏通,张允诺《京报》可以照出等),予以逮捕,《京报》被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