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揭秘:凌烟阁24功臣中为何只有1/3是李世民嫡系?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36

  其次,出于公心对待其他方面功臣。与从严要求秦府旧臣相映照,李世民对不属于自己“嫡系”、与自己关系一般的其他方面功臣,做到了秉持公心、公正对待。例如,李唐的建立有赖于两大主帅,北方为李世民,南方则为李孝恭。李孝恭尽管战功赫赫,却深谙退让之道,特别是在李世民与李建成夺位战中,始终保持中立,但这并不妨碍李世民将其列为二十四功臣的次席。同样,在关键的玄武门事变中并未明确表态支持李世民的还有李靖与徐世绩,李世民也没有为此产生心结,仍将二人请进了凌烟阁。

  再次,不唯亲与不避亲。正是由于从公心出发,李世民在用人上坦然自信,既不以亲疏远近划小圈圈,也不刻意避亲以示“大公无私”。淮安王李神通是李世民的叔叔,李渊起兵时,他是李氏宗亲中唯一于晋阳之外举兵响应的,之后也是战功累累,可谓功劳与苦劳兼备。李神通与李世民素来相善,在太子争夺战中,李神通选择站在了李世民一边,并营救过李世民。如前所述,贞观初期,“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李神通自言:“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李世民郑重指出:“战窦建德时,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叛乱时,叔父望风而破。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故宜居叔父之先。”此言一出,诸将皆心悦诚服。与此同时,当长孙无忌提出自己身为皇后之兄,不宜宠任过多,否则“恐天下谓陛下为私”时,李世民坦然回答:“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今日用你,岂因私亲!”

  最后,广泛吸收各方面人才,不以出身论英雄。如果说任人唯贤是李世民用人的原则,五湖四海则是贯彻这一原则的体现。李世民南征北战的过程,也是不断延揽各路豪杰的过程,从对立阵营中招引人才更是他的一大法宝。对这些人,李世民都能倾心以待、用人不疑。这里面最典型的当属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原是刘武周部下猛将,屡败唐军,后归降李世民,深为李世民器重。但由于之前与唐军将领结怨太深,不久,李世民手下诸将以担心尉迟敬德叛乱为由擅自将其关押,并劝李世民“即杀之”。李世民却不以为然,当即下令释放尉迟敬德,并单独将其带入自己卧室,予之以金,说:“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我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纵是尉迟敬德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听了这一番话也是感激涕零,从此更加死心塌地追随李世民。事实上,如果我们注意到大量原属于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