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26
在百年言论史中,很少有像邵飘萍这样的报人在离世多年,仍然被后人争论不已。
在搜求和阅读有光邵飘萍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后辈报人或者学人对他评价极高,而同时代的报人却多有批评甚至不无诋毁。为何对同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前人和后人会有如此大的分裂和反差?时隔八十多年,在没有新史料得以发掘的前提下,要想彻底廓清邵飘萍身上的迷雾几乎不可能。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依据已经掌握的史料,来讨论邵飘萍留给后世新闻人各种启示。而这也是邵飘萍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离不开他的最后死亡方式,邵飘萍即是如此。回望1926年的中国报界大事,当离不开邵飘萍、林白水二人的惨死,他们被奉系军阀先后枪毙,地点同在北京天桥,时间相距不过百日,所以当时有一副嵌入二人名字的对联广为流传,“一样飘萍身世,千秋白水文章” 。然而,历史颇为吊诡的是,对二人的评价出奇的相同,褒者认为二人以身殉报,为新闻自由、言论自由而献身;贬者则谓二人死于金钱,在人格和报格上太有缺漏。对于林白水之死,将另撰一文予以阐述,本文只讨论邵飘萍一人。
一、 被质疑的私生活
邵飘萍(1886—1926),名振青,浙江金华人。十八岁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大学毕业后即开始报业生涯。1918年接连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京报》。他在采访编辑、经营管理、新闻学的研究和教育诸多领域均有卓越表现,是民国初年新闻界不可多得的全才。在政治上,他很早就从事反袁斗争,积极支持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晚年强烈同情工农革命,终因“赤化”罪名被奉张杀害。60年后的1986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认定为“秘密党员”(或称“特别党员”)。这样履历和身份,称得上死得重于泰山。但是,翻阅与他同时代人的回忆录,不论是政见相同还是相左者,都不无微词。
在今日的互联网上,不难找到邵飘萍的近影照片,即使以今日的眼光来看,邵飘萍也可算上俊美男子。在民国时代,邵飘萍既是一个社会名流,也是一个时尚达人。最起码在我有限的民国史阅读中,我只知道他是一个喷洒香水的男人。老报人高拜石在他的忆旧文章里提供了这样一个细节,“有一天,香厂的东方饭店,有个小小饭局,大家正在谈笑,飘萍来了,酒过数巡,飘萍又匆匆辞去,香风过去,馥郁袭人。”邵飘萍抽的香烟更是特别,烟草来自美洲上材,印有 “邵振青制”四个字,珍贵的很。对客之时,客人都舍不得当场抽掉,而他“且吸且谈,豪情绝世”。他出门之时乘坐华丽的洋车,两边各装三盏十分漂亮的灯,一看就知道是他的专车,后来换为马车,再换小汽车,他是民国时代记者拥有私家车的第一人。也正因为他是一个讲究仪表、出入豪奢的漂亮人物,所以时人给他取一诨名——“报界金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