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46
二、宋钦宗和李纲
当金军南侵之际,宋方朝野乱成一团,简直是束手无策。时为太常少卿的李纲却脱颖而出,超升兵部侍郎,很快又超升执政。
宋钦宗随即又授任他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正如《朱子语类》卷130所说:“当时不使他,更使谁?士气至此,消索无馀,它人皆不肯向前。惟有渠尚不顾死,且得倚仗之。”李纲作为一个本不知兵的文臣,在仓猝之际,居然相当有效地组织了开封的城防,屡次击退了敌人。他既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却又招致了同列很深的忌妒。宋钦宗本人来回摇摆于卑怯的投降主义和轻率的冒险主义之间,他委任李纲负责城防,又不能授予全权,更不听李纲的劝阻,而致力于屈辱求和。靖康元年(公元1126)二月初,发生了宋钦宗批准姚平仲劫金营而失败的事件。李焘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将此事归结为“李纲主平仲之谋”,但李纲在上皇帝奏中明确说,“平仲之出”,“在微臣实无所与”。故《朱子语类》卷130力辩其非,说:“劫寨一事,决于姚平仲侥幸之举,纲实不知。”事实上,此次劫寨“杀伤相当”,“行营司所失才百馀人,而(陕)3西兵及勤王之师折伤千馀人”,然而宰相李邦彦“方主和议,忌李纲主战”,他与众执政乘机夸张事态,诿过于李纲。宋钦宗惊慌失措,下令罢免李纲和统率陕西援兵的老将、同知枢密院事种师道。於是开封城中爆发了陈东领导的伏阙上书爱国群众运动。
陈东直到临死,也并未与李纲有一面之交。几万无组织的群众云集宣德门下,正说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认定,救国已非李纲莫属。当然,群众运动到此也很难控制激烈的行为,如杀内侍,殴击宰相李邦彦等。但宋钦宗无疑是将爱国群众运动视为厉阶,不能容忍对其君主权威的挑战。他虽然被迫复用李纲,也根本不可能有李纲在幕後操纵此次“伏阙”的证据,而“自後君臣遂生间隙,疑其以军民胁己”,“颇忌之”。当时给李纲空名官告三千馀道,李纲“只用三十一道”,只因补无品小武官进武副尉二人,而宋钦宗居然亲下御批说:“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大臣专权,浸不可长。”正如朱熹感叹说:“如此,教人如何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