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54
按民国初年《临时约法》的政治构架,国会产生后,除选举新的大总统外,新一任内阁将由国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来组织,而内阁总理也一般由获胜的政党党魁担任。按此制度设计,大总统统领全局,但具体的行政权却是由内阁总理掌握,大总统的命令非经内阁总理与阁员的副署不能生效。由此,国内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国会选举前铆足了劲,力图在即将到来的国会选举中旗开得胜,大展宏图。
选举是政党政治。民国成立后,各类政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据不完全统计,民初各类社团与政党有数百个之多,在这些政治力量中,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党人领导的同盟会成为民国初年势力最大的政党,隐然执政坛之牛耳。为与同盟会竞争,其他新生党派掀起了大规模的并党浪潮,如在临时参议院改选中一时雄起的共和党,就是由统一党、民社、国民协进会、民国公会等几个政团合并而成,而其目的就是要在临时参议院及国会选举中联合对抗同盟会。
共和党成立于1912年5月,成立之时,党内名人辈出、人才济济,其中理事长为副总统黎元洪,张謇、章太炎、伍廷芳、那彦图为理事,另外选出的54名干事不乏当时的知名人物,如熊希龄、范源濂、程德全等。因为其政治取向偏于维护统一共和、支持中央集权主义,因而颇受袁世凯的青睐。共和党成立后,其在全国各地积极设立分部,发展党员,据称加盟者一度超过了十万人。
在此形势下,同盟会感到了莫大的压力,宋教仁随后提出改组同盟会,并打算像共和党一样将其他政治主张接近的党派合并而入。作为革命党人主要领袖的孙中山、黄兴在辞去公职后,政治上一度消极,他们对宋教仁的主张既不反对,但也不十分热心,由此让宋教仁得以施展手脚,对同盟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组织更新。
在当时的临时参议院中,由蔡锷、吴景濂、谷钟秀等人组织的统一共和党占据了一定议席,与同盟会的立场也相对接近,由此成为同盟会的争取对象。这时,以清末名臣岑春煊为首的国民公党及另外两个小党派共和促进会和国民共进会也派出代表到京参与合并谈判。不过,这几个党派并不希望被人认为自己是被吞并,因而主张不用同盟会原来的名号。另外,他们也不赞成同盟会过于激烈的主张,譬如民生主义中的平均地权、男女平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