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风云人物 >

热门推荐

揭秘蔡京宦海浮沉:被惩处后饿死在赴贬所路上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52

  导语:蔡京在赴儋州贬所时,携带大量金钱,但是他的作恶多端招致老百姓的反感,在路上用钱也买不到东西,因此不由得感慨:“京失人心,何至于此。”最终,80岁的蔡京于七月二十一日饿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崇教寺。

  在众多的海南贬官中,有大量勤政为民的正面人物,多因政治斗争或者自身耿直的性格而被流贬海南,到达贬所之后努力造福当地,他们的身世遭遇得到人们的同情,所作所为受到人们的尊重;当然也有不少作奸犯科、祸国殃民的反面人物被放逐琼岛,彰显了善恶有报的千年古训。宋朝被贬海南的蔡京、童贯、蔡攸、曹泳等,都属于祸患朝廷的反面权奸。蔡京四次担任宰相都是在徽宗时期,而且是北宋走向灭亡的时期,他的宦海沉浮给我们关注北宋后期政治提供了独特视角。

  四度为相的权臣

  蔡京(1047—1126), 字元长,兴化仙游(今福建莆田)人。熙宁三年(1070年)和弟蔡卞同榜进士。初任钱塘尉,又改为舒州(今安徽潜山)团练推官。元丰六年(1083年),以奉议郎的身份出使辽国,因有功被拜为中书舍人。蔡京初入仕途时支持变法,再加上其弟蔡卞为王安石女婿,因此得到赏识,甚至还被认为是日后宰相人选之一。司马光当政时,废止新法,蔡京又积极追随,政治上的两面手法,可见一斑。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后恢复新法,启用熙宁年间被王安石提拔重用的章惇,蔡京因此于绍圣元年(1094年)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权户部尚书。徽宗初立,在宰相曾布的打压下,蔡京被排挤出京,处于政治上的低谷期。但是由于他结交被宠幸的内侍童贯,很快返回京城,开始了先后四度为相的宦海沉浮。

  崇宁元年(1102年)四月,由于童贯的极力推荐,加上蔡京进退有道,投徽宗之所好,因此得到赏识。这一年闰六月,曾布罢相,随后蔡京为相,长达四年。蔡京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如援引同党,打击异己,掀起声势浩大的党禁,并撰《奸党碑》全国刻碑传布;迎合徽宗继父兄之志,进行变法;倡“丰亨豫大”之说,助徽宗享乐;开展对西夏的战争,收复湟、鄯等地,显示政绩。崇宁五年(1106年)正月,彗星现于西方,这一奇异的天象引起当政者的高度关注。有谏官认为是变法和对元祐党人太过严厉所致,徽宗因此要求各地禁毁“奸党碑”,除党禁,恢复元祐、元符年间迁谪者士籍,而蔡京也因此于当年二月被罢相。


  徽宗虽然将蔡京罢相,但是并不是失去信任,而是因为天变做出的反应。不到两年,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得以复相。他延续当年援引同党、排斥异己的做法,进一步结交内侍童贯;吸取前次的教训,减轻对元祐党人的处罚;继续倡导“丰亨豫大”,助徽宗享乐。由于张商英、何执中、张康国等人的排挤,蔡京于大观三年(1109年)六月再次罢相。这次担任宰相时间为两年半。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