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4
而当时的老二,其实已是老大的曹丕,走势没四弟高,他竞岗太子,选票不在民间,也不在文化界,而在宫廷内部的工作人员当中,所以曹子桓偷偷吃进的货,就是宫廷内部人员的支持率:自己装乖,多给办公室干部分红,将行情暗暗拉上来,曹植的行情在巅峰上已经很难冲高了,曹丕的攀升空间却很大。老曹不可能跑到民间和大学里去听取立太子的意见,还不是每日里听办公室同志们的絮叨?听多了,行情就可能改了。
两种行情的胶着,让老曹纠结了,处于“狐疑”阶段。但是,他的心还是偏向子建多一点,有好几回差点立了曹植,“几为太子者数矣”。
当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竞选经验告诉我们,当竞选行情进入胶着状态时,左右支持率的不是竞选人的优秀面,而在安全二字上。比的不是优秀,比的是谁不出事。谁一出事,行情立马就滑落。
当时的老曹,稍稍偏心于曹植,他很担心自己喜欢的儿子,因为“任性而行,饮酒不节”闹出事来,于是事先打招呼。在建安十九年(214年),60岁的曹操南下出差打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他对23岁的儿子很不放心,反复叮嘱,还留帖子说:“我23岁时,因坚决维护首都治安,得罪高干子弟,因此被贬到地方当县长,但是我为我的青春无怨无悔(无悔于今),你也23岁了,但愿你好好干,也有一个无怨无悔的青春(今汝年二十三矣,可不勉与)”,这话里面深含一位慈父的良苦用心:子建啊,你可千万别出事,辜负老爸我的一片栽培之心。聪明如老曹,他隐隐感觉到曹子建会出事。
果然,曹植出事了。曹子建并没有一路走好,在训诫后的第四个年头,建安二十二年十月,首都中央政府发生一起醉驾事件,醉驾的事主就是曹植。这不只是一起交通事故,更是一起政治事件。曹植酒后坐着马车,一路冲到只有国家最高领导人行驶的道路——驰道,冲撞只有国家最高领导人才能出入的大门——司马门。
这起事件对曹植的行情,对曹操的心理,打击都很大。
第一,当时跟曹植一起坐在马车上的还有鼎鼎大名的文化人——杨修。这对铁哥们一手拿人头马,一手挥舞,一边喝一边飙车,座驾闯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大院,占用元首专用跑道,还直冲元首专用门户。杨修是曹植竞选团队的策划人,这起事件等于将整个曹植竞选团队的酒后丑态曝光给了权力中心和首都市民,在当时首都的官员和市民当中引起的反弹情绪是可想而知的。
不要说在等级森严的君主时代,就算在民主时代,这也是极其恶劣的事件。假设一下,如果英国首相竞选人在白金汉宫酒后飙车,你猜后果会好到哪里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