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热门网 浏览:89
1997年,世界重要的交际场合活跃着一位身材矮小、身着红裙的女人,显得格外有目共睹。她就是美国220多年历史上呈现的首位女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自1997年1月坐上掌管美国交际的第一把交椅以来,奥尔布赖特足迹踏遍全球,为推广克林顿的交际政策不遗余力。
她的成功与失利,与美国的交际政策密切联系在一起。上任伊始,奥尔布赖特一改新任国务卿礼节性首访欧洲盟国的常规,就职后便将亚洲三国中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这一非欧洲盟国列人初次出访的日程;之后,她前往河内与越南签署了一项保护知识产权的双边协定;为推动平和进程于9月赴中东斡旋。11月,她抵达巴基斯坦和印度,成为14年来初次拜访这一地区的美国国务卿,使美巴和美印联系的改进迈出了重要一步。12月,她前往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七国。在克林顿总统拜访拉美四国的过程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也有她的身影。
这一年中,无论走到哪里,奥尔布赖特均没有忘掉担负的任务;推广克林顿总统在上一任期内确认的“参与和扩展战略”,连续美国的交际政策。以欧洲和亚太地区为要点,大力扩展美国在全球的安全、政治和经济利益,以图实现美国“世界领导”的野心,就是她所推广的全球战略的核心。
但是,奥尔布赖特任国务卿后担负的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她在推广美国的交际战略时,遇到了一系列挑战和挫折。推广“赫尔姆斯一伯顿法”和“达马托法二遭到了西方盟国的激烈抵制与对立;为施行北约东扩战略,同俄罗斯进行艰苦的讨价还价谈判;为继续操控欧洲事务主导权,与欧洲盟国发生了争论与分歧;挥舞人权大棒干涉别国内政,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遭到失利.拖欠联合国巨额会费,引起世界社会的普遍指责与不满……担负推广美国全球战略的如此困难任务,似乎很难与一名女人联系在一起。但是,奥尔布赖特却以其强硬的姿势呈现在交际舞台上,这与她的特别阅历密切相关。
1937年5月150,奥尔布赖特出生在前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的一个交际官家庭,本名为玛丽娜亚-科贝尔。在她两岁时,纳粹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为了躲避纳梓统治,科贝尔一家逃到伦敦并在那里呆了几年C马德琳这个名字是她10岁时在瑞士上学时取的。二战结束后,科贝尔被派驻捷克斯洛伐克驻贝尔格莱德使馆。1948年,奥尔布赖特又跟随父母脱离祖国,移居到美国。由于奥尔布赖特在英国呆过几年,因此她去了美国之后,不到一年就成了个发音纯粹地道的美国人。也正因为她童年时在几个国家之间奔走,奥尔布赖特除了会母语捷克语和英语外,还通晓法语、波兰语、俄语,并能说一些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
科贝尔一家本是波兰犹太人的后裔。为了忘却二战中犹太人的凄惨史,科贝尔在来到美国后让全家改信了天主教。奥尔布赖特对这段阅历一窍不通,后来才从各方报导中得知自己是犹太人的后代。
虽然奥尔布赖特一家驟过了纳桦的虐待,但童年时代的顛沛流离日子使她对纳粹统治极为反感。奥尔布赖特自己曾说过,这一生中対■她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之一就是纳粹德国的阴谋。童年的避祸阅历也使得她对难民较为同情。
在1997年11月拜访巴基斯坦时,奥尔布赖特看望了巴北部一个由简陋土房和寒酸帐子构成的苍凉的营地,她对一群为躲避阿富汗战乱而逃到巴基斯坦的难民说:“我小时候也是难民。”
长大后,奥尔布赖特与世界政治结下不解之缘,这与她父亲科贝尔对她的影响有密切联系。科贝尔在移居美国后,任丹佛大学的世界联系教授,后来担任丹佛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奥尔布赖特小的时候,常有一些父亲的学生到她家作客,与父亲剖析世界形势,谈论交际政策。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奥尔布赖特对世界联系和交际事务产生了浓厚兴趣。
中学毕业后,奥尔布赖特先拿着奖学金进人马萨诸塞州韦乐斯利学院。在肄业的同时,她还担任了校报的编辑,这为她今后驾轻就熟地与新闻界打交道打下了根底。
奥尔布赖特在韦尔斯利学院认识了她后来的老公、一报业大亨的继承人约瑟夫?奥尔布赖特。两人结婚后,马德琳?奥尔布赖特生了三个女儿,并在家中照看孩子。她在家中照看三个孩子的同时,还刻苦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的世界联系博士学位。为此,她付岀的努力是艰巨的:每天清晨4点半,她就得起床读书。奥尔布赖特终究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