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国学文化 > 传统文化 >

热门推荐

新时代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未知 作者:热门网 浏览:185


中华优秀传统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精力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咱们在世界文明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019年第12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文明自傲,建造社会主义文明强国》 ,其间对新年代如何传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明进行了阐释。赶忙随笔记君一同学习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精力命脉



总书记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精力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咱们在世界文明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作业座谈会上的说话



“学习笔记”注:



中华优秀传统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沉的文明软实力,是中国特征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咱们在世界文明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留住文明根脉,守住民族之魂,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着重的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心政治局第十三次团体学习时着重:“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明是咱们在世界文明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力寻求,代表着中华民族一起的精力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开展壮大供给了丰厚滋补。其包含的思维观念、人文精力、品德规范,不只是咱们中国人思维和精力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明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力寻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底子的精力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一起的精力标识。



二、传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明



发明性转化、立异性开展



总书记说:



要推进中华文明发明性转化、立异性开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发明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供给正确精力指引。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作业座谈会上的说话



“学习笔记”注:



中华优秀传统文明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不只发扬光大,而且与时俱进,使之放射出了人类前史上更加绚烂的真理性光芒。传承中华文明,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承继积极思维,“以古人之规则,开自己之生面”,完成中华文明的发明性转化和立异性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发明性转化、立异性开展”的重要准则,成为咱们党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明的基本方针。 “发明性转化、立异性开展”,包含着承继开展、扬弃立异的思维方法,体现了咱们党高度的文明自傲。



咱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明的发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明基因与今世文明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过时空、逾越国界、赋有永久魅力、具有今世价值的文明精力弘扬起来。把承继优秀传统文明又弘扬年代精力、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今世中国文明立异成果传播出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寻求夸姣崇高的品德境地,咱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与实际文明相融通



总书记说:



咱们要长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明和开展实际文明有机一致同来,严密结合起来,在承继中开展,在开展中承继。



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承继,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完成传统文明的发明性转化、立异性开展,使之与实际文明相融相通,一起服务以文明人的年代使命。



——2014年9年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世界学术研讨会暨世界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说话



“学习笔记”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原本才干拓荒未来,长于承继才干更好立异。”中华民族有着深沉文明传统,形成了赋有特征的思维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常识才智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一起优势。中华文明连续着咱们国家和民族的精力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看护,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立异。



守正出新才干历久弥新。咱们要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情绪,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其糟粕,用中华民族发明的全部精力财富来以文明人、以文育人。依照年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学习价值的内在和陈腐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年代内在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依照年代的新进步新开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明的内在加以补充、拓宽、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明的发明性转化和立异性开展,让中华文明展现出永久魅力和年代风貌。



加强文物维护使用和文明遗产维护传承



总书记说:



要加强文物维护和使用,加强前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不断发扬光大。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在广西调查作业时的说话



前史文明遗产是先人留给咱们的,咱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



要维护好前人留下的文明遗产,包含文物古迹,前史文明名城、名镇、名村,前史街区、前史修建、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明遗产,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既要维护古代修建,也要维护近代修建;既要维护单体修建,也要维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既要维护精品修建,也要维护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征的民俗。



——2015年12月20日,在中心城市作业会议上的说话



“学习笔记”注:



文物承载绚烂文明,传承前史文明,维系民族精力,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名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力文明建造的深沉滋补。维护文物功在今世,利在千秋。



中华民族前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作为前史文明的有力证据,文物不只是一个民族的名贵文明遗产,也是一个国家文明软实力的重要载体。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查作业时着重,前史文明是城市的魂灵,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相同维护好城市前史文明遗产。 要本着对前史担任、对人民担任的精力,传承前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前史文明遗产维护使用的关系,实在做到在维护中开展、在开展中维护。要加强文物维护和使用,加强前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不断发扬光大。



从中华文明宝库中萃取精华、罗致能量



总书记说:



发明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明自傲。广大文艺作业者要长于从中华文明宝库中萃取精华、罗致能量,坚持对本身文明理想、文明价值的高度决心,坚持对本身文明生命力、发明力的高度决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鼓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力力量。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说话



“学习笔记”注: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遭到其在各个前史开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大师的深刻影响。在每一个前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很多永存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一起铸就了绚烂的中国文艺前史星河,对中华民族传统文明传承供给了名贵的资源财富。



咱们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全面融入国民教育、文明发明、出产生活,构建中华文明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对传统文学艺术的扶持, 坚持不忘原本、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承继中转化,在学习中逾越,发明更多体现中华文明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寻求、传播今世中国价值观念、又契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 让中华文明绽放年代风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