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32
哪吒闹海的故事:哪吒(nézhā),为中国神话人物,有一说源于佛教护法神。哪吒信仰兴盛于道教与台湾民间信仰。在道教的头衔为中坛元帅、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三坛海会大神等,俗称太子爷、三太子。哪吒的角色也出现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多部文学作品中,最早的传说可能源自于古印度或古波斯。
在影视中哪吒常以中性化的形象出现,使得观众对其有些误解。哪吒在自刎之前肯定是男的,自刎之后用藕做的身子,这就不好说是男是女了,因为不知道他师傅用的莲藕是男是女。但不管是从《爱莲说>得描述还是"玉芙蓉"之称号,好像莲藕一直都是被当作女子来描述的,不过从“哪吒三太子”这个称呼足以证明他是男的
哪吒的记载最早起源于佛教,可能是来自于古印度或中亚波斯一带的神话。佛教中有称为那罗鸠婆的神明,为毗沙门天之子,在其他经典又译为那咤矩钵罗、那咤俱伐罗等,随后被简化为那咤。
那咤是毗沙门天王与吉祥天女的第三子,常随毗沙门天身边,为护法军神,也有传说认为他是毗沙门天之孙。毗沙门天源自印度俱毗罗神,为梵天之孙,夜叉之王。
宋代《太平广记》中记载那咤护卫僧人与献佛牙的故事,日僧圆仁也记载了此事。禅宗也有那咤将骨肉还与父母,以莲花化身的传说,这时那咤故事已在中国民间流传。至明代,道教《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称哪吒为道教神明,小说《封神演义》与《西游记》基本上以《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故事为主,又加以发挥,之后哪吒广泛受到中国民间尊崇。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是作者着力描绘的神话英雄之一,殷商末年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个儿子,金咤、木咤的弟弟,是灵珠子投胎,商朝末期时生人。据说,他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灵珠子“奉玉虚宫法牒,脱化陈塘关李门为子”,“辅姜子牙而灭成汤”,因此,出生时就充满神话色彩。
李靖夫人殷氏怀孕了三年零六个月,得梦生下个肉球,李靖大惊,一剑砍去,分开肉球,跳出一个孩子。他手套金镯,腹围红绫,满地上走,这金镯和红绫系金光洞镇洞之宝——“乾坤圈”和“混天绫”,故当时满地红光,满屋异香。
李靖闷闷不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孩儿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一说为出生自带)。 哪吒七岁,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这时,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还抽他的龙筋做为腰带要送给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