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热门推荐

历史上十二个武功最厉害的帝王盘点:谁是最强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63

  第十位: 唐太宗李世民。于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599年)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十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应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前往救援,提出虚张军容,昼引旌旗数十里,夜以钲鼓相应的疑兵计。时值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县北),迫使突厥始毕可汗解围而去。十三年六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李渊决意西向关中。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封敦煌郡公。七月随李渊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渊一度动摇,欲还师更图后举。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八月,进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轻骑至城下,诱隋守将宋老生出战,继而率骑猛冲其侧背,配合李渊、建成正面攻击,斩宋老生,克其城。九月,军至河东(今永济西南),力主急速进军长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军西渡黄河,顺利占领渭河以北地区,各大族豪强纷至军门投效,数支农民起义军亦来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13万人。十一月,会诸军攻克长安。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以光禄大夫、大将军、太尉唐公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公,义宁二年三月,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

  他使一个国家有了傲视群雄的气度,他使一个民族有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他令世界各国纷纷前来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可谓万国来朝,德化远播。他铸造的强盛国力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使一个民族赢得了外族空前绝后的尊重。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武全才帝王--唐太宗李世民。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李世民生于贵族世家,18岁随父举兵反隋,统领三军,为唐王朝统一全国立下了头号战功。随后成为唐朝第二代皇帝,史称太宗。北方草原民族突厥首领一直窥视中原千里沃野,乘太宗立根未稳之时,亲率二十万铁骑威逼长安,兵临城下,唐朝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生性强悍善于用兵的李世民处乱不惊,亲率大军击退强敌。随后李世民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做出了倾其府库向强大的突厥媾和以换取国家生养发展时间的艰难抉择,从而使国家民族避免了覆亡灭族的危险。胸怀大志、性格坚韧的唐太宗决心尽快带领军臣民众振兴大唐,消灭称雄北方多年的突厥,实现国家一统,重振大汉雄风。在以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李世民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他一方面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另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提高唐军的战斗力,打造出了一支能够与突厥铁骑争锋的骑兵。唐朝对荒漠枭雄的反击战终于打响,按照李世民的精心计划,一支具有超强作战能力的精锐骑兵千里迂回到突厥大军背后发起突袭。饱含报国热情的大唐将士同仇敌忾,大获全胜。唐太宗以超凡勇气和军事才能,统帅唐军一举击退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战争过后,太宗为了让国家迅速走向和平建设的轨道,竭力摒弃仇恨,实行民族团结政策,大胆地将处于灾荒中的数十万游牧民族部众迁徙到内地,将良田划给他们耕种,让游牧民族绝处逢生。这次规模宏大的人口迁移拯救了草原百姓,他们深为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的博大胸怀所感染,几百年间兵戈相见积淀下来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