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47
“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胡适与韦莲司
胡适1910年到美国留学后,遵从母亲“男女交际尤须留心”的叮嘱,有四年的时光不与女同学交往。可是在1914年6月的一次偶然机缘,他却认识了青年画家韦莲司小姐,并且成为与他交往48年的红颜知己。
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时,胡适与康奈尔大学教授亨利·韦莲司毗邻而居。或许是出于同校师生又毗邻而居的关系,胡适经常得到韦莲司夫人的关照,因此胡适与教授家的过从较多。1914年6月18日胡适应邀参加一个婚礼派对时,邂逅了教授的小女儿,从纽约归家探望父母的韦莲司。韦莲司比胡适大六岁,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他们一见如故,彼此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在胡适的心目中,韦莲司是个新女性的理想典范。认为她“人品高,学识富,极能思想,高洁几近狂狷,读书之多,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肩背”。“余所见女子多矣,其真能具思想、识力、魄力、热诚于一身者,惟一人耳。”胡适在他的日记如此说道。
韦莲司也很喜欢文质彬彬、学识渊博的胡适,由此他们开始了个人交往。在这年秋天的一个周六,他们相邀沿着凯尤卡湖边散步,他们一直走到数英里之外的艾特纳镇,才又绕道回到绮色佳,走了三个多小时,一点也不觉得劳累。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只要在一起就觉得心里很愉悦,因此他们几乎每天约会,一天不见面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在这一年的感恩节,胡适受到韦莲司母亲的邀请到她家吃饭。当时,韦莲司到外地写生去了,胡适没有见到她。晚上回到居室就给韦莲司写了封热情洋溢的信。几个月前,胡适与韦莲司散步时见到一株柳树,胡适告诉她,中国有“折柳赠别”的习俗,韦莲司领会其意,在回纽约前,就特意给胡适拍了几张柳树的照片,给他留作纪念。如今他们已经分别了好几个月,胡适面对窗外被寒风吹光叶子的柳枝,心里非常怅惘,便给韦莲司写信,述说了对她的缱绻深情。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1915年的1月,胡适到纽约看望韦莲司,他们在韦莲司的寓所畅谈到深夜。事后,韦莲司母亲得知他们单独在屋里相聚的事,很是反感,一再追问胡适有没有别的朋友在场。因为当年美国社会男女自由约会时,一般都在客厅里,要是外出或在居室里,都要请一位已婚的“监伴娘”当夹心饼干。韦莲司的母亲之所以对胡适与女儿独处一处的事这么重视,是因为当年美国有“反杂交法”,反对异族通婚。不过,韦莲司并不在意这些。她认为,男女交往密切,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谈恋爱,他们也许是在追求心灵的交会;而这种心灵交会的火花,才是两性交往最高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