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67
武则天是唐太宗侍妾?唐太宗为唐高宗之父,武则天原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之人,被唐太宗宠幸,后因驯服烈马之事而显露出的才干令唐太宗反感而失宠。在此期间,与时为太子的唐高宗产生暧昧关系。唐太宗死后,根据当时规定,被先帝宠幸而无子的武则天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后又遇已登基的唐高宗,有孕,被接入宫。此后,一步步登上后位,直至成立大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尝为唐太宗之才人,后又为唐高宗之皇后;当武则天为才人时,宰相刘洎在贞观十九年(645)年底即已被唐太宗赐死。以此而言,武则天与刘洎之死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笔者近日得读史籍,颇疑刘洎之死与武则天及太子李治之暧昧关系有涉,其事虽是宫闱秘事,但又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状态不无关系,于是抉隐发微,撰成此文,求教大方,以助谭兴云。
《资治通鉴》卷二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十月条称:
乙卯,百官上表请立中宫。乃下诏曰:“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
椒,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
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陈寅恪先生曾称高宗此诏以武比于西汉“配元生成”之王政君,“欲盖弥彰,事极可笑”。但实在的,高宗之诏,似乎并未掩饰其与武则天之关系。“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当然是高宗对武则天当时情状之评价,此自不待说。然诏中“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句,似指高宗为太子时太宗父子两人关系,其间要表达的是一种眷眷之情、拳拳之心,但联系下文,“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初看似指高宗侍从太宗,这当然也说得通,但细细推敲,却未始不含有武则天与李治两人两情相悦之关系:高宗因太宗之慈爱而得武则天之“侍从”,得武则天之侍从而两人“弗离朝夕”,以至于“圣情鉴悉,每垂赏叹”。因了这样的关系,最终“遂以武氏赐朕”。依此而言,太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对于李治的侍妾关系便已经确定下来,不待武则天之第二次入宫也。
但是,对于这样的关系,或许有“为尊者讳”的意思在里面,一些记载便也语焉不详,如《旧唐书》卷六《武则天皇后纪》载:“初,武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新唐书》卷四《武则天纪》称:“太宗崩,后削发为比丘尼,居于感业寺。高宗幸感业寺,见而悦之,复召入宫,久之,立为昭仪,进号宸妃。”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高宗“于寺见之”、“见而悦之”,则似乎两人偶尔得见,仅为邂逅。其潜台词便是,两人事先根本就没有什么特殊关系存乎其间——这当然不是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