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热门推荐

《聊斋志异》的价值 解读清代传奇小说聊斋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54

  二、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这类作品集中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如《促织》就是其中十分典型的一篇。由于皇帝爱好斗蟋蟀,各级地方官员媚上邀宠,“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一旦讨得皇帝的欢心,奉献者便得到了极高的赏赐,以致“一人得道,仙及鸡犬”。这不仅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压榨的残酷,也充分说明了那些官僚是怎样飞黄腾达的。

  《席方平》则通过阴间来反映阳世。席方平之父被富豪羊某买通冥吏受刑而死,席方平魂赴冥司为父伸冤,可是上至冥王下到城隍,无不贪赃枉法。正义非但没得到伸张,反遭种种酷刑。作品虽写幽冥,显然是映射人世,揭露官府暗无天日,没有任何是非曲直,人民在这里含冤莫伸。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三、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

  蒲松龄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他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正是由于考试官员的昏庸无能、贪污受贿,才导致人才被埋没、得不到社会的珍惜。

  如《叶生》写叶生“文章辞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中,忧愤而死,最后只能让自己的鬼魂去帮助邑令之子考中举人,“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其中渗透了作者痛切的生活体验。

  《司文郎》的讽刺尤为辛辣尖刻。作品写一个能从烧成灰的文章中嗅出其好坏的瞎和尚,在嗅过王生的文章后说:“君初法大家,虽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适受之以脾。”再嗅余杭生的文章,则咳逆数声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嗝;再焚,则作恶矣。”可榜发之后,余高中而王落第。和尚叹而言曰:“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作者以锋芒毕露的笔墨揭示出造成这种不幸的原因。

  四、热情地歌颂了民众的反抗斗争和美好品质,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崇高形象的底层人物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