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35
《三国演义》里有一段曹孟德刺杀董卓的描写,写到曹操借了司徒王允的七星宝刀前去刺杀董卓,没想到被识破,情急之下假装献刀,然后又假装试马,骑马出城逃走。这一段写的惊心动魄,后人也为曹操的机智勇敢而称奇。但是我认为曹操刺杀董卓之事不可信。
因为谁都知道曹操号称奸雄,最擅长装模做样骗取别人的信任,设计除掉他厌恶的人,比如“梦中杀人”之事和借扰乱军心杀掉杨修等,所以曹操决不是一个拍案而起,拔剑而出的莽夫,而且他也清楚即使杀死了董卓他也必死无疑,作为一代奸雄,自然不会愿意成为别人的争权夺利的棋子,更不愿成为这场斗争的炮灰,相反他应该是想借行刺董卓之机炒做自己,使自己成为天下闻名的红人,而且站在了正义的一方,捞足政治资本,为自己的以后回乡起兵树立一面正义的大旗。王司徒的寿宴之上人多嘴杂,大家在一起也就敢发发牢骚,最多“批斗”一下董卓,说董老板太不够意思了。曹操却站出来说我们不如把董老板“做了”吧。在座的人谁不震惊,都认为这小子脑袋是不是坏掉了,要杀董卓还敢这么高调。曹操在王司徒的寿宴上扬言要去刺杀董卓,并借了王司徒的七星宝刀。试想如果曹操真的要去刺杀董卓,那可是掉脑袋的事,他敢在寿宴上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出来吗?谁敢保证参加寿宴的人中没有董卓的线人?既然是行刺,只要是锋利的匕首或短刀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王司徒的七星宝刀。所以我认为曹操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去行刺董卓,而实际是真真去献刀,然后逃离京城,回到家乡扬言自己刺杀董卓不成,又要起兵讨伐董卓,必然会有天下英雄慕名来投,同时发动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也会得到各路诸侯的响应,又有他的“发小”袁绍背后支持,一定能够成功。他这样做了,也取得了他预想的结果。他起兵时,慕名来投的天下英雄数不胜数,并且也得到了当地富商卫弘的支持(相当于现在的风险投资),尽出家资置办衣甲旗幡,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可见这块金字招牌何等重要。曹操招募的英雄豪杰胜过任何起兵人,包括自称皇叔的刘备和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的袁绍,以至于几十年后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感叹蜀中无人时,魏国仍然是人才济济。只有一点是曹操没有想到的,曹操刚刚献了宝刀,逃出京城,刺杀董卓的“计划”就被董卓的线人告了密,反而弄假成真董卓认为曹操真有行刺之嫌,一怒之下,发出通缉令,重金悬赏捉拿曹操,使得曹操险些丢掉性命。以董卓飞扬跋扈的脾气当然是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况且他也知道天下想杀他的人很多,已有伍孚行刺在前,自然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