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热门推荐

清末英军如何顺利入侵西藏?日本和尚供情报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30

  外国殖民者入侵西藏的史实,人们了解较多,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和尚河口慧海两次入藏搜集情报的详情,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尽管有人为河口慧海的身份辩护,但无论是为英军侵略西藏提供情报,还是从诱降班禅大师的角度看,河口慧海身上的谍影“光环”是无法抹去的。

  梦想到中国找佛经

  河口慧海,原名定治郎,1866年1月生于大阪堺市,“慧海”是其出家后的法名。河口慧海的生父是一名制桶匠人,12岁的河口慧海,作为家族事业的继承人,从小学辍学回家,继承家业。但天性好学的河口慧海并没就此荒废学业,而是白天帮父亲做桶,晚上到私塾学习。

  大约在15岁时,河口慧海进入了当地汉学学者土屋弘的家塾,学习汉文和儒家经典。近十年的学习,使河口慧海熟读中国传统经典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

  河口慧海少年时的日本,正值“明治维新”后推行文明开化政策之时,社会上大兴西学之风。在土屋家塾学习期间,河口慧海还有机会向一名美国传教士学习英语。这为他日后在印度与有情报机关背景的“恩师”达斯进行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1889年,23岁的河口慧海到东京求学,进入了刚刚开设不久的哲学馆学习。在学习期间,河口慧海受到当时日本著名的佛学家井上圆了的影响。25岁时,河口慧海在东京五百罗汉寺剃度出家,成为了日本佛教黄檗宗僧侣,法号“慧海”。

  进入佛门之后,河口慧海精心研读佛家经典。为更好地学习佛教经典,河口慧海远赴京都宇治的黄檗宗祖庭黄檗山,潜心攻读《大藏经》。

  还在哲学馆学习期间,河口慧海就听他的老师南条文雄说过,欧洲的学者不太重视汉文佛教经典,认为只有藏语翻译的佛教经典,在文法和语意上都更接近梵文,比汉译的佛教经典更为准确。

  河口慧海认为,在佛教发源地的印度,佛教早已被其他宗教取代,因而已很难寻找到梵文佛教经典。但是,在与印度邻近的中国西藏和尼泊尔,还可以找到梵文经典。

  因此,河口慧海下决心前往遥远的中国,到西藏寻找梵文著作。

  伪装巧妙顺利入藏

  1897年6月26日,河口慧海带着朋友们凑的500日元,搭乘日本轮船“和泉”号,从神户出发,踏上了西藏之旅。

  出发之前,河口慧海听说在横滨三会寺有个从南亚留学归来的僧人,名叫“释兴然”,于是兴致勃勃地前往拜访。河口慧海在三会寺向释兴然学习了南亚巴利语,但释兴然在南亚锡兰(今斯里兰卡)学习的是小乘佛教,与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大乘佛教分属两个教派。释兴然见河口慧海勤于佛学,便劝其改宗小乘佛教,被河口慧海拒绝。这令释兴然十分恼火,将河口慧海赶出了三会寺。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