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10
1597年6月,日军主力抵达朝鲜。此次进军,日军吸取了以往教训,将11万多人的部队分为两路,左路(也就是西路),由小西行长率49600人,进攻全罗、忠清两道(即今天韩国的西南部地区),右路(即东路)由加藤清正为先锋,率军64300人,攻击庆尚道(即今天韩国东南部地区)。
在海上,日军于七月十五,趁满月之日,以优势兵力突袭朝鲜水军主力驻地。代替名将李舜臣指挥的元均昏庸无能,毫无应有的警惕,结果全军覆没,包括“龟船”在内的大量战船被焚毁。日军顺势占领了朝鲜半岛西南端的几处据点,不仅可以威胁汉城,而且可以袭扰山东和辽东沿岸。
明朝在得知日军再度北侵的消息后,再度向朝鲜派出援兵,加上原先驻朝的部队,以及朝鲜军队,总兵力约5万多人。1597年12月,联军到达庆州,专攻敌右路主力加藤清正驻扎的蔚山要塞。双方的兵力对比约为4万对2万。但由于指挥不当,联军围攻蔚山10余天未下,反而在日军援军来临之际出现溃退局面,全军损兵上万,撤回汉城。而日军也损失惨重,蔚山城内能战者仅千余人。日军只得从朝鲜半岛将一半以上兵力调回国内休整(也是为了即将到来的耕种季节),在半岛上的兵力还余下6万多人。日军还在半岛南端沿海的几个要点,如蔚山等地,巩固了要塞防御,其长期计划,是打算步步为营,蚕食朝鲜。
但是,中朝联军并没有给日军这一机会。明朝强大的动员能力是联军的根本后盾,当时明军全国常备兵力80余万,再加上临时征召措施,调集10万人规模的军队轻而易举,且军粮储备充足,后勤能力很强。而日本国土狭小,粮食生产长期紧张,人口生育率又低,全国可动员的兵力总共也只有50余万,实际上难以承受长期的大规模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