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老照片 >

热门推荐

日本的蒋介石神社:专为纪念蒋介石而建(组图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32

  在蒋介石的一生中,不仅美国关系密切,更与日本的关系密切,且受日本的深刻影响,结下了诸多恩怨。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亲自执笔写下了“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 演说稿,向全世界发表的“以德报怨”的对日政策。公告的实际內涵包括蒋介石对日本天皇制的维护,反对分割日本,迅速遣返日俘等具体措施。问题是蒋介石一个人就制定及公布了这一个决策,没有经过任何一个机构的商议。据说阎锡山闻听这个消息后大怒,立刻命令司机关掉收音机,一面说:“什么以德报怨?妇人之仁!”

  与此对照的是,同年9月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日本投降文书签字时的胜利演说:我们不会忘记珍珠港,日本军阀的罪恶绝对不能涤清,也绝对不会被忘记。如果和在恐怖战争中牺牲的美国男女生命比较,任何胜利都是渺小的。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之所以对战后的日本宽大为怀,有研究者认为,是因为他自始就不以日本国民为敌,反而认为中日两国本为兄弟之邦,只要穷兵黩武的日本军阀一灭,中日两国绝对可以化敌为友。再者,战后的中国可居亚洲领导地位,日本必会主动来归,日本之于中国,正所谓“辅我则后,掠我则仇”,所以中国在战后不仅不采取报复主义,还应处处以协助日本重生为念。认为战后的中日两国,不仅可以化敌为友,而且日本还会以中国马首是瞻,特别是两国在战前,就是以反共为国策,战后更应可在反共的前提下合作无间。这也是战争末期,美国仍未认清国际**势力的威胁,主张对日施以严惩,蒋介石却力主对日持宽大政策,并戮力于维护天皇制以及日本领土完整的原由所在。

      中正神社位于日本爱知县的幸田町。是专门纪念蒋中正的神社。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战后蒋介石的“既往不咎”和“以德报怨”,也使得传统观念下的日本人觉得这是“东洋人的信义”。因此,日本人是觉得“因为日本,所以才有蒋介石;因为蒋介石,才又有战后的日本”,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加上一种对失败英雄的强烈同情心,使日本对死后的蒋介石产生了好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