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63
古代君见臣及尊长见卑幼,均南面而坐,臣僚或卑幼都是站在南面的,也就是面朝北的。故以“北面”指向人称臣,称为“北面称臣”。《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以烹煮刘邦父亲来要挟刘邦退兵,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意思是说:“我和你项羽都是面向北面向楚怀王称臣,曾约为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请你分给我一杯羹。” 后来“北面”亦有认输、求降、求和的引申义。因为卑幼面向北方拜见尊长,所以拜人为师也称“北面”。这在《汉书·于定国传》中有例为证:“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
北坐朝南,顺应天道。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君临天下,九五之尊。土的五行色为黄色,土居中央,象征一统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