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01
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为14220平方米,深5米。坑东部为南北向长廊,排列每列有70个战袍俑共三列的横队,是前锋。其后东西向排列38路纵队。作为军阵的主体坑的南北两端和西端各有一列武士俑,分别面向外,作为侧翼和后卫。
二号坑面积6000米,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弩兵组成的多兵种混合部队。
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前端有统帅乘坐的四马战车一乘。从这已发掘的三个俑坑,共出土7000余件,身高1.8米的陶俑,100余乘战车,400余匹身高1.5米长2米的陶马,以及数十万件兵器。
据西安作家朱鸿讲述:“那是将士都是拿着兵器的。那些金钩和铜戈,那些戟和铍,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年之久,竟都没有生锈。那把长长的青铜剑一直压在一堆倒伏的兵马俑之下,它当然是被压弯了,然而搬走这些兵马俑,它却居然能一下反弹过来。恢复其直。我相信,秦军的兵器是精良的兵器……兵马俑以秦始皇的将士及其所骑之马作模仿,捏造以泥,烧烤以火,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品。非常明显,我感到的兵马俑之气,是混合着一种秦始皇时代的特殊之气……”
而根据《旧汉仪》记载,布置地下卫队更像是秦始皇本人的主意。当时李斯向秦始皇汇报工作进展:“臣所将徒隶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天状。”即是说陵墓的深度与广度都已达标,工程似乎可以结束了。
秦始皇听后下令继续挖:“其穷行三百丈,乃止。”为什么要再拓宽三百丈,《旧汉仪》书里没有详述。直到兵马俑被发掘后,考古学者丈量出俑坑恰恰在陵墓的 “三百丈”之内,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秦始皇要再安排三百丈的空间,来排兵布阵,让一支模拟的军队给自己守陵。据说《旧汉仪》上这一段指的含煳的文字,是中国浩若烟海的古籍中惟一一处有关兵马俑的记载。
如果不是在1973年被几位挖井的农民偶然发现,秦始皇亲点的兵马俑军阵就是一支失踪的部队了,兵马俑的故事就失传了。
然而在那样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兵马俑,冥冥之中听见了来自外面世界的唿唤。那是春风在唿唤,阳光在唿唤,就像是遥远的母亲唿唤离散的孩子回家。兵马俑所参照的原型,那些东征西杀的士兵,当年就听见过这样的唿唤。他们在亲人的唿唤声中陆续离队,解甲归田。
是的,战争已结束了,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