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15
这些能看出什么来?秦宣太后任人唯亲,扩张自己的势力?如果只看到这点,未免就太小看秦宣太后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秦国的扩张,这些外戚的封地,其实都并不在秦国的疆域之内,很明显是掠夺来的。穰、宛、邓三地,是公元前310年和前291年从韩国抢来的,而新城则是公元前300年从楚国掠来的。山东定陶是齐国的土地。
掠地只是表面,秦宣太后更为厉害的是她对人才的重视,比如后来的武安侯白起就是魏冉发掘出来的人才,其实如果当时没有秦宣太后的认可,恐怕白起也只能在魏冉那里做个马前卒。秦宣太后也继承了秦国先辈爱引入外援的特点,很想在外国引入更多的人才,她率先看重的就是齐宣王的庶弟孟尝君。
秦国要请这位强力外援来当国相,是下了血本的,秦宣太后命令自己的儿子泾阳君去齐国当人质,换孟尝君过来。泾阳君毫不在意,大摇大摆地去了,他有母亲和强大的秦国在后边撑腰,去齐国,没关系啊,就当公款旅游了。可他到了齐国才发现,原来齐国压根就不敢留这位爷。好吃好喝游览了一番后,齐王让孟尝君和泾阳君一起上路回国去了。
有些人天生就有亲和力,孟尝君就是如此,一路上孟尝君和泾阳君成了要好朋友。但是孟尝君的门客们劝住了他,他们认为此次去秦国是凶多吉少,而孟尝君接受了这次建议,他第一次去秦国实际没有去成。
就我看来,孟尝君一步错,步步错。
最初,秦国请孟尝君来,确实是有诚意让他来当国相的,所以当第二次来请孟尝君的时候,孟尝君答应了。但是这时候,秦宣太后很可能已经去世了,所以当孟尝君到达秦国后,事情发生了变故。
首先,秦国内部出现了重大的分歧,有人对秦昭襄王说:“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史记。孟尝君列传》)秦昭襄王一听也觉得有道理,不但闭口不提聘相之事,反倒把孟尝君软禁了起来。而且还要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