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54
孙中山三份遗嘱揭秘是什么内容?3月11日,汪精卫向孙中山宣读了临终政治遗嘱和遗书的代拟稿请他签署。孙中山费尽力气说了声:“好,我完全同意。”汪精卫还宣读了一份私人遗嘱,宣布把他的书籍、文件、个人财物以及在上海莫里哀路的房产交给宋庆龄。
孙中山撒手人寰
蒋介石从1920年起便有意去苏联学习他们的军事、政治,尤其是特工手段。他屡次三番求孙中山派他去莫斯科,终于在1923年8月如愿以偿。原本他想要在苏联住上五年甚至十年。但是到达那里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和苏联是格格不入的。三个月后,他急于回国。但这段经历已经足够他在国民党的同辈成员之中进行炫耀。他知道苏联人将会帮助国民党在广州附近建立新式的军事学校。如果他能够掌握这所军校的领导权,也就能够掌握军队。他亲自去过苏联,这比其他任何竞争对手都更有资格。
支持蒋介石的保守派在上海和广州两地拼命为他游说,他却清闲地在家中坐等孙中山来请他出山。1923年12月26日,他接到了一份电报,请他“全权负责”黄埔军校。电文说:军校的组成“非君大力筹划不可”。30日,孙中山又发来电报,催他去广州“汇报情况并共商中苏合作大计”。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委派蒋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长。刚一个月,蒋就认为孙中山不会把校长的位子给他,所以辞去了筹备委员长之职。他回到浙江后,又写了一封长信给孙中山。信中把不少孙中山认为忠诚能干之人都说成是机会主义者的谄媚之徒。他说:孙中山需要的是像他这样真正忠实可靠的人。他还提醒孙中山,1922年孙中山在广州蒙难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誓死相随。
孙中山看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转来蒋介石的辞呈,便提笔在蒋的辞呈上批了这样的几句话:“该委员长务须任劳任怨,勉为其难,从穷苦中去奋斗,百折不回,以贯彻革命党牺牲之主张。所请职,碍难照准。”
经过国民党右派的一番活动,孙中山终于让步了。1924年5月3日,蒋介石正式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他仿佛看到权力在握,日益意气风发起来。而孙中山的身体却不断在走下坡路。
孙中山决定去一趟北京,希望同控制北方首都的军阀冯玉祥携手结成同盟,壮大势力。到11月12日,孙中山已满58岁。他患有消化系统的疾病,滴酒不沾。离开广州前,为预防不测,他任命主要助手担任了政府要职,还把国民党执委会的高级成员、党内右派胡汉民任命为“代理大元帅”,以安抚上海国民党的保守派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