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33
李世民当时的治贪、反腐手段也意思,发现贪官不是惩罚,而是实行“羞辱疗法”。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开国功臣,又是李世民夺取皇位而发动的“玄武门兵变”中的得力干将长孙顺德,收受了下人的丝绢贿赂。李世民知道后,在朝廷上当百官之面,“赐绢数十匹”。《旧唐书·长孙顺德传》记载,李世民这做就是通过“以愧其心”,达到反腐目的。
如此反腐奇招也收到了奇效,《贞观政要》中是这样说的,当时官场“官吏多自清谨”。不只贪官少见,就是社会治安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时期,监狱常常是空的,史称“贞观之治”。
而在唐以后,中国官场上的贪官大幅增加。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官员待遇相对较高、也是官最好当代的一个朝代,但“高薪”并未能养廉,反而造成严重的官场腐败,贪官冗官太多。
宋朝在建国初期很重视反腐,宋朝被处死的第一个贪官是商河县令李瑶,事发建国后的第二年,即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四月。《宋史·太祖本纪》记载,李瑶因贪污被“杖死”。
虽然开国皇帝赵匡胤对腐败官员毫不手软,但在其主政时发生的影响比较大的贪污案仍有30多起,可见,宋代官场在建国初期就开始腐败了,一直至亡国都未能好转。
到了中期,宋代贪污之风蔓延,腐败已十分糟糕。中国历史上著名清官包拯对当时的官场腐败看得很透彻,其在《包孝肃奏议·选举》“请先用举到官”篇中是这说的:“幅员至广,官吏至众,黩货暴政十有六七”。包拯的这意思是,当时宋代官场上不腐败的官员仅是少数。
到了后期,宋代官场糟糕透顶。当时的官场上“廉吏十一,贪吏十九”,即90%的官员都是贪官,屁股不干净。赵佶(宋徽宗)皇帝时,官场几乎全烂掉了。当时朝政为利益集团所控制,出现了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杨戬、高俅等六大贪官,时人称“六贼”。《宋会要辑稿·刑法2》中称,这一时期的官场“货赂公行,莫之能禁”。
宋朝官场已很腐败了,贪官太多,到了明清两朝,贪官则多得无法估计。据《明史·邹缉传》记载,朱棣(明成祖)即位后被提拔为翰林侍讲的邹缉,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上疏,反映当时的官场腐败,称“贪官污吏,遍布内外,剥削及于骨髓”。此时,距明朝建国仅53年,官场就腐败到这种程度,令人吃惊,比宋朝严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