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野史秘闻 >

热门推荐

皇太极长子为何没能继承皇位?顺治六岁继位之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68

  第二,济尔哈朗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因倡立福临继位之功,而得到担任辅政王的政治回报。辅政亲王的政治地位,较和硕亲王更高一层。当时为何不由代善、豪格,而由济尔哈朗辅政?显然,代善在这场严重而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没有做出有利于胜利一方的贡献。豪格则与多尔衮对立,如二人同时辅政,会出现两虎相争的局面。至于济尔哈朗之所以为摄政王,主要原因是:首先,他提出了福临继位这一折衷方案,侄子继统,皇叔摄政,理所当然,众王接受。其次,他因私下表示拥立豪格,而为两黄旗王大臣所接纳。再次,他同代善父子无恶,而为两红旗王大臣所认允。复次,他非帝统血胤,对多尔衮兄弟构不成政治威胁,而为两白旗王大臣所接受。但是,济尔哈朗不久便被多尔衮撤其辅政王。这是多尔衮对济尔哈朗不拥立自己而拥戴福临的一个政治报复,也是多尔衮独揽朝纲的一项举措。

  第三,睿亲王权衡利弊。睿亲王多尔衮在两黄、两红和两蓝六旗不支持的情势下,若自己强行登极,只有两白旗支持,明显不占优势,还势必引起两白旗与两黄旗的火并,其后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解决皇位继承难题的途径不外三条:一是强自为君,得不到两红、两蓝旗的赞同,还会引发两黄旗的强烈反对;二是让豪格登极,自己既不甘心,还怕遭到豪格报复;三是让年幼的皇子福临继位,而自己同济尔哈朗摄政,可收一石三鸟之利———打击豪格,摄政掌权,避免内讧。显然,在上述三种解决办法中,以第三种解决办法比较切实可行,两黄、两白、两红、两蓝各方都可以接受。睿亲王多尔衮,能知时务,聪睿机智,权衡利弊后,才赞同立先帝第九子福临。

  第四,顺治帝的肯定。福临当时尚在冲龄,不了解继位政争内幕。后来逐渐知道当年的故事。待多尔衮病死、自己亲政之后,即对皇叔济尔哈朗表彰其当年功绩,赐予其金册金宝。《清世祖实录》顺治九年二月庚申记载:我太祖武皇帝肇造鸿基,创业垂统,以贻子孙。太宗文皇帝继统,混一蒙古,平定朝鲜,疆圉式廓,勋业日隆。及龙驭上宾,宗室众兄弟,乘国有丧,肆行作乱,窥窃大宝。当时尔与两旗大臣,坚持一心,翊戴朕躬,以定国难。……睿王心怀不轨,以尔同摄朝政,难以行私,不令辅政,无故罢为和硕亲王。及朕亲政后,知尔持心忠义,不改初志,故锡以金册金宝,封为叔和硕郑亲王。

  在此,顺治帝福临明确表明:济尔哈朗在诸王议立自己为帝时,有首议之功。福临的这番话,说出了当时的内情。郑亲王之功,在拥立福临。顺治帝对其他的亲王、郡王,在决定自己继位的功绩上,都没有进行过表彰,而只有对济尔哈朗表彰此事。这从一个侧面证明济尔哈朗在大衙门诸王贝勒会议上有拥立福临继位的特殊功勋。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