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战史风云 >

热门推荐

朝战:中国军队所谓“屠杀”美国战俘的历史真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34

  艰难的战俘转运

  1950年10月25日至12月24日,入朝参战的志愿军相继发动了两次战役,歼灭“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5.18万人,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发动的“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初步扭转了朝鲜战局。这两次战役中一共俘虏敌人14211名,其中有美军3781名,英法军147名。任何战争,都应努力避免将敌方的被俘人员置于战线附近,这是起码的军事常识。志愿军俘获的大批西方战俘,只有尽快地转运到朝鲜北部的后方战俘营,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必然要产生一个战俘长途转运的问题。

  当时,美军虽然在地面战场遭受惨败,却拥有巨大的海空军优势,多达1600架的各类作战飞机,从空中封锁着志愿军的交通运输线,每天要投下数以万吨的炸弹,任何军事目标与非军事目标都不放过。这种焦土政策,才是造成“联合国军”被俘人员无法安全及时地转运后方的根本原因。

  志愿军九兵团某团政治处朝语翻译李炳云,讲述了他参加初期转运美俘的艰难经历——

  第二次战役结束,他所在的团在东线咸兴一带,抓了114名美国俘虏,必须及时转运到位于鸭绿江边的碧潼战俘营。部队特地组织了一支精干的小分队,指派一名团政治处的司务长任队长,一名懂英语的文化教员任英语翻译,一名卫生员照顾伤病战俘,让李炳云担任朝语翻译,另外还配了六名警卫战士,负责转运途中的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出发前,团政委召集小分队十名干部战士开会,说明这次俘虏转运工作的重要性,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政策,包括宽待俘虏的政策。小分队的成员联名向团党委写了决心书,保证像参加作战任务一样,不惜牺牲生命,也要完成任务。


  这114名美国战俘,是打扫战场时零星集中起来的,且都是东躲西藏忍饥耐寒苟活下来的幸存者,多半带有不同程度的病伤,情绪特别颓丧,有的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为避轰炸,转运队从傍晚五点钟出发,13个小时走走停停,只向北移动了24公里,可付出的代价却是惊人的:一名警卫战士为了寻找两名掉队的美俘坠崖身亡;三名重伤战俘因防空时受颠簸伤势恶化死去;还有六名战俘失踪,属于蓄意逃跑。他们又改为白天行进,速度有所提高,可在一次空袭中,四架野马式战斗机飞掠过来,当场炸死了七名战俘,重伤四名,小分队成员中,卫生员中弹身亡,司务长和一位警卫战士负轻伤。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