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战史风云 >

热门推荐

被风化的血泊:中国古代史上十场被人遗忘的战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107

  光武时代,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羌族,河西初定,然而好景不长,20多年后,参狼羌反叛,杀汉朝护羌都尉,中郎将窦固再次将其降伏。这种情况也成了汉朝与羌族关系的固定剧本:反叛---镇压---再反叛---再镇压,汉朝大军到来前聚众作乱,大军平乱时又化整为零。在这场漫长的战争里,一代又一代的东汉名将前仆后继,血战河西走廊,与羌人或胜或败,却按下葫芦起来瓢,这边平定了那边又造反,始终无法将其完全平服,漫长的河西地区烽火连天,汉人百姓惨遭杀戮,流离失所。


  汉朝政府耗资无数,先后有多名太守被杀,诸多名将败死,羌人当然付出了更巨大的代价,诸多叛乱部族被汉朝击灭,然而造反的苗头却如地里的韭菜一样,刚刚割了一茬,却接着一轮又一轮的疯长。平羌战争,成为历代东汉君臣心头最沉重的包袱。

  直到公元168年,一个叫段颎的名将最终为汉帝国解决了问题,段颎针对羌人的游击战术,采用轻骑兵长途奔袭的战法,穷追猛打,先后与羌人交战180多次,斩杀3万多人,终于使战火绵延的河西地区彻底恢复了平静,然而此时的东汉王朝,也早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不几年的时间,便在诸侯纷争的旋涡中走向了灭亡。

  对于东汉帝国来说,平羌战争是自始至终卡在他们咽喉里的一块硬骨头,咽不下却又吐不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军事上的因素外,更多的当从政治上去找。汉朝对羌族的压迫无疑是造成羌人屡叛的内因,汉朝的官吏和豪强喜欢掳掠羌人为其奴役,更屡屡征调羌族部众出塞作战充当炮灰。特别到东汉中期以后,随着地方豪强势力和宦官势力的坐大,政治的腐败为羌人叛乱提供了温床,更加速了汉朝军队的腐化过程,终使平羌战争演变成一场烽火连绵的消耗战。

  平羌战争的另一结果恐怕是汉朝政府没想到的,在漫长的平羌战争里,汉朝河西军阀势力日益膨胀,渐成尾大不掉之势,终于有了河西军阀董卓进京夺权的大戏,拉开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序幕。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