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历史 > 战史风云 >

热门推荐

甲午前日军如何评估清朝战力:117万不堪一战!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80

  对清廷的整体军事实力,《策案》的总结是:“近来虽然虚张声势,频繁谋求扩张军备。但尚未达到杜绝百弊之源、布设铁路、采用义务兵役之日,决不能称作真正之强国”——换言之,清廷之军事,在硬件(布设铁路)与软件(义务兵役)两个层面,皆尚未能实现近代化。

  三、该策案时隔七年之后,对清廷仍然适用,尤使人喟叹

  《策案》同样还注意到:这种“未近代化”的弊病,遍布清廷的方方面面。如其财政:“清国岁入总计一亿二千五百万圆有余。……拥有本邦十倍面积、人口之大国,其岁入不足本邦一倍,其财政困难可想而知。”

  当然,最要命的是清廷缺乏近代国家必备的立国精神。《策案》称:“国之基本,不只兵器精良和国内富饶。最为必要者,在于忠君爱国之热情如何。”“忠君”一节,乃是日人“天皇”体制下的自诩之辞,与近代化并无关系,小川又次对此也明白:“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可惜的是,“今日清国之人民,……乃无智愚昧之人民”,“不知爱国为何物”。

图注: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原文(部分)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评估,乃是基于相当细致的调查。如《策案》所提供的清廷防勇、练军的具体兵力数据表,即显示其调查具体到每一省份,始总计得出431400人之总数,清廷当日也未必有这样精确的数据。而《征讨清国策案》,不过是日军发动甲午战争前诸多调查报告与建策方案中,较突出的一份而已。尤为使人喟叹的是:这份《策案》,时隔7年之后,对清廷仍然适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